亞妤在高二升高三那年夏天,領受上帝的呼召,以致放棄報考醫學系,轉而進入神學院學習基督教教育。大四那年,透過學校的安排在一間教會實習,參與帶領一班小學四年級的兒童主日學。
亞妤從小在鄉下的小教會長大,13歲就開始幫忙牧師父親帶兒童主日學,再加上大學三年相關課程的修習,自認為是個還不錯的主日學老師;但不知道為什麼,在實習的教會中,有一個名叫佳樂的小男孩特別令人頭疼,連一向不躁進、沉穩溫柔的亞妤都感到沉不住氣,暗暗埋怨佳樂身為教會執事的父母,沒有按照聖經好好的教導自己的兒子,為主作見證。
25年後,亞妤已經移居北美,獲教牧學與特殊兒童教育的學位,與先生一起牧養一個講華語和英語的教會,並養育了兩個聰穎但個性完全相異的兒子。此時,亞妤回溯大四那年的實習經驗,才悟出當年的佳樂或許是個特殊兒——一個未被診斷出來的過動孩子,他的父母曾承受著額外的誤解和痛苦。亞妤明白,教會要同等服事特殊兒與一般孩子,幫助這些寶貴的靈魂藉基督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救贖,得到從神而來的愛與生命。
特殊兒的特殊
特殊兒,是指那些被評估為在身心上較同齡遲緩的孩子(註)。依表徵可粗分為兩種:生理障礙與認知障礙。生理障礙較易分辨,如:視障、腦傷等。認知障礙有些則比較難從外貌立即分辨,如:自閉症、學習障礙等。有人誤認在兒童主日學中,只有真正的專家才能照顧他們。
一般而言,特殊兒對環境的適應力與忍耐力都較弱,個別的需要又不相同。比方說,一個對於聲音極度敏感而又有溝通障礙的孩子,可能因需要安靜卻不知如何適當的表達,而造成情緒的失控。有些孩子,則需要較同齡更為具體的感官經驗,才能了解抽象的概念。
特殊兒的爸媽
至於家長們對孩子在教會的第一考量,可能就是安全問題。在硬體設施以外,這些父母可能還有個憂慮,就是教會是否「真的」能接納自己孩子的特殊性?有些父母很希望自己的特殊兒能跟一般孩子相處,從互動中得到較好的模式可以學習。但是他們自己,則是希望能和境遇相似的朋友彼此分享與相互激勵。
教會的回應
類似亞妤的經驗,如今華人教會不但對於特殊兒有較多的認識,並有強烈的意願來服事這類的家庭。可是教會常因為資源有限,無法滿足這些需要而深感挫折。普通孩子的家長亦可能擔心有些特殊兒會傷害自己的孩子,而教會往往無法提供更多的人力來支援照應。不過,現今在北美受過相關專業訓練的基督徒日增,教會若能將特殊兒事工正式納入兒童主日學中,作適當的師資培訓,相信將會逐步改善這方面的困境。Montebello學區的特殊教育專家孫幼菊建議,教會甚至可以嘗試從30分鐘的特殊兒主日學開始,逐步增加。孫女士除了多年參與兒童主日學的服事外,15歲的長女也是一位特殊兒。
不同的做法
此外,其他教會在特殊兒方面所累積的經驗也是可以參考的。在德州的第一聯合美以美教會(First United Methodist Church Richardson)於每年的六至八月之間,為3到21歲的特殊兒舉辦6週的「英雄」夏令營。在加州的馬鞍峰教會則常年於週六和週日,為特殊兒開辦超級孩童(Super kid,2-12歲)與超級青少年(Super Teen,13-20歲)課程,希望透過音樂和神的愛,幫助孩子在感官和語言、肌肉的應用與社會互動上均能受益。
洛杉磯基督教「恩泉輔導中心」則與聖迦谷羅省基督教會的「傳愛關懷中心」合作,成立了一個「傳恩自閉兒互助會」,由孫幼菊主講,義務社工Beatrice Lau和家長們分擔行政,每月聚集一次,希望在知識、心理與靈性上彼此持續的支持中,成員們能經歷醫治與更新。這個互助會每年秋季公開歡迎新成員加入,平時為了分享的深度與保密性不對外開放。
結論
有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ADHD)男孩的母親問道:「為什麼在這個世界上,基督徒仍經歷許多的苦難?」
誠然,簡化的答案無法滿足這個問題的複雜性。但是我們知道,基督耶穌確實是在通過苦難中彰顯祂的榮耀。信心的經歷和成全,常顛覆世俗的法則。教會有必要通過對特殊兒和他們家人的關懷,在社區中成為一盞明燈,將永恆的希望帶給渴求的人。而教會本身也藉此成長,與特殊兒和他們的家人,互為肢體,一起更認識神也更像基督。
註:美國殘障教育法案(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簡稱IDEA)定3歲以下的特殊兒是在認知(cognitive )、生理( physical )、溝通( communication )、社會或情緒(social or emotional)以及適應(adaptive development)這五項發展中,有一項以上發育遲緩的孩子。3-21歲的特殊兒則分為13類:1.智能障礙(Mental retardation)2.聽覺障礙(Hearing Impairments, including Deafness)3.視覺障礙(Visual Impairments including Blindness)4.肢體障礙(Orthopedic Impairments)6.其他健康障礙(Other Health Impairments) 7.學習障礙(Specific Learning Disabilities)8.語言障礙(Speech or Language Impairments) 9.情緒障礙(Emotional Disturbance) 10.腦傷(Traumatic Brain Injury) 11.自閉症(Autism)12.聾盲雙重(Deaf-Blindness) 13.多重障礙(Multiple Disabilities)。
本專欄與傳揚網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