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全球有個共同的運動「無車日」,正在世界各地進行當中。台北市連續四天舉辦「台北922國際無車日暨2002臺北腳踏車節」系列活動來響應,9月19日是無車日暨永續運輸研討會、9月21日無車日活動、9月22日大眾運輸日活動、9月23日走路上學日活動。整個台灣地區則共有十一位縣市長號召民眾,在「無車日」這天,用脂肪代替汽油,騎著單車上馬路,讓人和地球同時健康煥發。
這個全球性的活動源自於1998年法國的「在都市,我不開車!」(In town without my car!) 活動,2000年由歐洲環境執委會委員Margot Wallstrom女士正式在歐洲推動。目的在保障居民健康、維護居民生活品質,讓都市永續。活動當天選擇某些市區,對車輛進行管制,讓都市呈現不一樣的風貌。並鼓勵大眾利用無污染的永續交通模式,並喚起市民警覺當前交通工具對環境的影響。
台灣人愛打拼、不輸人的心態,一直追著國際現代化腳步跟著現代化。卻盲目著現代化,完全搞不清楚現代化的目的。許多人誤以為現代化意義就是:踩直排輪比徒步現代化,騎單車比踩直排輪現代化、騎摩托車比騎單車現代化、開車比騎摩托車現代化、坐飛機比開車現代化。如今「國際無車日」在媒體的宣傳造勢下,人們才驚訝原來這些交通方式是國際流行趨勢、是現代化。但是因為國人習慣上不明究理,不清楚背後的意義是為要保障居民健康、維護居民生活品質,讓都市永續,結果又變成腳踏車、直排輪、慢跑鞋大賣的商業宣傳活動。
對於歐美等現代化國家,「現代化」不過是手段,而非目的。他們花費鉅資在各種現代科技的研發,是想讓眾人生活舒適、自我實現更舒展,人與人、人與環境、人與上帝的關係更美好。我們台灣人錯把「現代化」手段當目的,到現在還是很多文宣仍然鼓勵國人繼續奮鬥、朝著現代化的腳步邁進、大談愛拼才會贏,然事實上台灣人是全球睡眠睡得最少的前幾名,工作時數是全球最多的前幾名,不分男女、不分老少都下去工作。盲目地追求現代化,反而活得更苦。徒步的羨慕騎單車、騎單車的羨慕騎摩托車、騎摩托車的羨慕開車的、開車的羨慕坐飛機的。
當又再喊著「活得很辛苦,很辛苦,很辛苦」時,不妨回頭想想「何為現代化的目的」。
本文刊登於《基督教論壇報》 http://ct.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