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們談到,一直爭辯究竟誰是?誰非?誰對?誰錯?其實是很多時候,人與人溝通會失敗很重要的原因。
上次我們談到,一直爭辯究竟誰是?誰非?誰對?誰錯?其實是很多時候,人與人溝通會失敗很重要的原因。 所以我們與人溝通如果想要成功,就先不要去管對方究竟是對或錯,而且是根本就先不要談任何人(包括你自己)的對或錯。 今天還要繼續來談這樣的問題,並提出更多的分析給大家參考: 一、因為這不但是最難談的,而且根本於事無補。 人與人溝通、討論任何事的時候,若是要去探究孰是孰非、誰對誰錯,一來因為這很難談的清楚,將徒然導致曠日廢時,使問題懸而未決;二來即使誰對誰錯終於談清楚了(對過往責任的追究說清楚了),但是,如果(對於未來問題的解決)雙方沒共識,或者沒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那麼還是無補於事。 所以我們當然應該集中精神與智慧,去設法解決問題以面對未來,而不需要浪費太多時間去檢討過去,更不應該因此而陷入無止境的、關於誰對誰錯的紛擾中。 二、因為解鈴還須繫鈴人,你越檢討問題反而越嚴重。 第二個原因是,有很多時候,固然很明顯的是有人犯了錯誤,甚至還真的是很不可原諒的錯誤(比如說嚴重的疏忽等等);但是,不要忘了,這個人很可能也才是有能力可以解決問題的人──你若不放手讓他趕快去解決問題,而是一直在他有沒有錯這個議題上與他纏鬥不休,使他無暇去解決問題,問題有可能反而越來越嚴重。 比如說,一個醫師為病人動手術失敗了,或造成後遺症,這的確有可能是他有所疏失;但是,這時候你若是病人的家屬,你與醫師溝通時,是先與他商量如何解決問題,使已經造成的後遺症的傷害減到最低,這樣比較好,還是一直和他辯論他有沒有責任比較重要呢? 很顯然的,這時候急著去討論誰是誰非只會誤事;這時候乃應該好好與醫師研究如何善後比較重要。 即使你因此已經準備轉院、換大夫看病了,你還是要好好與這位可能有疏失的醫師溝通,並獲得他的諒解後再轉院換大夫,這樣才能讓病人在轉院過程得到最好的照應,並帶著最完整的病歷資訊去新的醫院繼續尋求治療。 更何況,有太多的時候,究竟對方有沒有疏忽,或者是醫療本身本來就具有一定的風險,真的是很難評估的,你置病人於不顧,只顧與醫師纏鬥,最後即使興訟到底,也不一定能討回什麼公道;倒不如先救病人,先好好與醫師保持良好的溝通,以使病人好轉為重。 而當你能好好與醫師討論如何善後時,你反而可以獲得更充分的資訊來研判,醫師究竟有無疏失;如此,不但病人獲得最好的處置,你事後真想追究責任,反而更容易。 而這就正是我們先不必去追究誰是?誰非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先不追究,真相反而容易大白,責任反而更清楚。(在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在良好的溝通過程中,才真正容易使真相浮現呢) 因此,其實人與人溝通,真的不需要去討論誰對誰錯、或追究問題是誰造成的;我們乃要專注於:問題既已發生,應該如何解決?這麼一來,溝通就很容易成功了(而孰是孰非反而更容易呈現出來)。(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