憐憫的記號▪上

【作者:吉羅德·比爾克斯(Gerald M. Bilkes)「艱」守主道(仰望) 2025.02.23



所羅巴伯向居魯士大帝展示了重建耶路撒冷的計畫。(圖片來源/WIKIPEDIA


翻譯 | 孫岱君

《以斯拉記》3章

浪子就要動身回父親的家了,他邁出的第一步也許不大,但這一步卻是在心意全然轉變之後邁出的。我們總是以為,我們或別人生命中的那些改變微不足道,然而聖經卻警告我們,不要存這樣的心態(見亞4∶10)。改變看上去無論多麼渺小,神的作為總是偉大的。它們是神在萬古以先就預定好的工作。它們也會存留到永遠,使神的尊名得榮耀。

對於百姓到達以色列地的光景,《以斯拉記》3章並未詳加記載,令人頗感驚異。我們或許指望以斯拉能就百姓越過邊界、進入故國、找到祖上的田產、建起臨時家園等事詳加描述。可《以斯拉記》的關注點卻在別的事上。我們現在就看看其中的四件事,每件事都是神憐憫的記號,也是那將來要發生的好事的預兆。

選定的中保

首先,主為這些回歸的百姓興起祂所選定並分別為聖的領導者。我們讀到耶書亞、所羅巴伯和他們的弟兄眾祭司「起來」(2節)。耶書亞是祭司,而大衛王的後裔所羅巴伯是統帥。他們二位是「神所選定的」,站在普天下的主的旁邊(見亞4∶14)。他們也像大衛一樣,致力於「為耶和華尋得所在,為雅各的大能者尋得居所」(詩132∶5)。他們二位之間的默契合作,證實了在以色列的祭司職份和君王職份之間仍存在著牢不可分的盟約關係。要記得,以色列是祭司的國度。要重新把猶太人建立起來,成為聖民,祭司職份和君王職份都是必不可少的。神就是這樣使用耶書亞和所羅巴伯來激勵百姓動起來,開始建造聖殿。

有神所選定的人站在你和神之間,真是出於神莫大的憐憫!更何況這一位能夠幫助百姓建立起祭壇,來表明神的悅納。耶書亞和所羅巴伯在此處所代表的等到日期滿足的時候就只需要一位來代表,即耶穌基督,我們可稱祂為「有君尊的祭司」(詩110∶1、4)。

有血的祭壇

第二個主憐憫的記號是祂為百姓預備了祭壇(2-3節)。百姓從遠方回到故土,而故土尚沒有聖殿,因而,他們沒有來到神面前的途徑。耶書亞和所羅巴伯一定意識到這一點,因為我們在第2節讀到他們把建造祭壇當作首要工作。要建至聖所、金燈檯以及聖殿裡的其它物品之前,一定要先建起祭壇。百姓是因罪流落異邦,而今剛剛歸回,他們首先要處理的是自己的罪疚感。他們需要有血來洗去罪(見亞3∶1-4)。

他們建造祭壇,乃是根據很久以前摩西所描述的神所定的樣式來建造的(2節)。這就意味著這些猶太人要用木頭建造一座方形的祭壇,在四個拐角上建四個角,整個用銅包裹(見出27∶1-8,38∶1-8)。他們建造祭壇時謹慎行事,嚴格遵行這些規格,因為這是神為想要來到祂面前的罪人所定的做法。

祭司懼怕鄰國的民,於是在聖殿其餘的部分尚未完工的時候就先舉行了啟用儀式(3節)。我們能夠理解他們的用意。祭壇所彰顯的是神的恩典和赦免,是他們敬拜神的核心要素。他們不能沒有祭壇!他們要趕在周圍的百姓攻擊他們或橫加干涉之前啟用祭壇,這是最好的做法。他們的懼怕不無道理,我們在第4章就看到有人來阻止建殿工作了。如今,猶太人已經有了祭壇,周圍的百姓無權拆除。

來到主面前的路徑荒蕪廢棄,無人問津,已長達幾十年之久,而今竟重建了,這是多麼寶貴的經歷啊!在這祭壇上所獻的燔祭表明了神的贖罪、赦免,表明了神再度悅納他們(利1∶4、13、17)。這樣看來,神讓我們看到基督耶穌為百姓獻祭的祭壇,那是何等大的福分(見來13∶10)。這福分要比憐憫的記號更偉大千萬倍,那本身就是神榮耀豐盛的憐憫。(待續)

本專欄與仰望基督教資源書房合作。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