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看待基督徒這次的行動

【作者:劉曉亭牧師,我有問題 2016.11.20


昨天11/17(註),是基督徒痛苦的一天。
因為基督徒長期的內部矛盾,一次爆發。

這個矛盾包括了:
1. 對操作議題的看法分歧

「用什麼方式表達反對」在基督徒之間向來就是一個爭議,許多基督徒對於把不認同的對象妖魔化的做法非常不以為然。

為了合理化自己的訴求採取許多激烈的手段也在內部產生質疑。

此外,把一個社會議題宗教化是我們被迫跳進去的泥坑,不可能只有基督徒關心這個議題,但是基督徒卻巧妙地成了炮灰,在這種情況下提出反對,論述不清楚也讓許多基督徒不安。

2. 對同志議題的觀點差異

這本來就是一個長期而且在全球都引起基督徒分裂的議題。

3. 對婚姻平權的概念分歧

回到法律層面,婚姻平權本來就是一個各自從不同角度切入的論述,很難獲致同樣的立場。

4. 對法案本身的理解差異

究竟法案通過影響的層面多深,也有不同看法,法案引伸出來的教育後果也很難評估,基督徒並沒有一致的看法。

基督徒之間比較多的共識恐怕只是「這是個未經深入討論的重大議題,不該輕易闖關。」

在這樣的情況下,若是有人再操作一些儀式(例如在會場吹號角,宣告得勝),只會加深誤解,徒增基督徒內部困擾。

基督徒在台灣本來就是少數,加上很少涉獵公共議題(當然包括我)所以這次的行動引發許多層面的動盪,很明顯地,整個社會的媒體意見是一面倒,看不太懂基督徒在反對什麼,這才是基督徒應該深自反省的。相較之下,許多其他社會議題的人都花很多時間去說服群眾,所以基督徒確實該謙卑自省,重新學習。

我們都堅持婚姻家庭的價值,但是如何主張,深思熟慮的行動又是什麼,這是基督徒的考驗。

一個議題就撕裂基督徒,因為我們內部在差異中無法對話,這也表示基督徒自己整個信仰模式與文化還有極大的成長空間。

面對所有的矛盾,這就是要正向看待昨天行動的主因,但若只是一時激情,時間一過,大家又躲回宗教活動裡,那就真的遺憾了。

回到法案的角度,提案人可以不斷闖關,總有成功的一天。重點是,基督徒發聲之後有沒有另闢戰場的能力,痛定思痛,從教育與社會還有媒體各個層面好好論述,長期耕耘,並且努力經營合乎信仰立場的婚姻家庭才是實質的議題。

傳統以來,基督徒在「傳教」部分著墨較多,在價值觀的傳遞上訓練較少,這也間接導致我們拙於應對,走上街頭或是從政固然是方法之一,但是不算釜底抽薪。

看看基督徒第二代的大量流失,我們都未必能夠有效在家傳遞價值觀與信仰,自己小孩都對信仰反感,我們還站出來,那也很奇怪,不是嗎?

真正有心的基督徒最後還是要回歸「信仰生活化」,回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去實踐我們的價值觀,此刻起,每個基督徒都固守崗位,不要再被這個議題打亂腳步,徒增自己情緒的困擾。

讓我們正向看待基督徒這次的行動。
基督徒的這種集結,真的不多見!
效果如何?
不管了,沒有退路!
這是一場不公平的戰爭。
但是至少基督徒勇於站出來!
支持到底。

對方陣營醞釀已久,勢在必行,並且集結了相當的資源,掌握了媒體,打通了政界(否則怎麼可能二黨這麼有默契?)同時也老練地運用社會運動系統,長期耕耘,對他們來說,此番只是收割。

基督徒不是不努力,過去多年來,基督徒幾乎使盡吃奶的力氣,但是我們真的不擅 長這種戰役,所以一直落居下風。

但是,局面尚有可為。
誰在為基督徒撐腰?
答案是「社會價值」。

其實這場戰役基督徒本來就不孤單,問題出在我們不善於主導議題,加上美國帶頭衝,所以處於挨打的局面。

更主要的原因是,對方太有計畫了,基督徒雖然早就知道有今天但是還是束手無策,因為這是一個國際性串連。
目前的方式是否妥當已經沒有討論空間,因為箭在弦上。
基督徒只要求「公聽會」,一點兒也不過份。
公聽會,開過了,沒錯,但是不是這種規格!
呼籲大家團結一致,我們不是為反對而反對,我們只是不善表達,因為不習慣! 這不是宗教戰爭,這只是對方一場有計畫的混水摸魚,給群眾一點時間,大家會清醒過來,基督徒爭取的就是「時間」。

讓百姓有機會聽見不同的聲音,而不是形同被「暗殺」。

明知這是對方早就挖好的洞:「你看,反對都是一些古板的基督徒。」
我們還是只能跳,因為不跳實在說不過去了。
方式,可以慢慢學,但是繼續沈默就死定了。
不管結果如何,方式如何,至少,基督徒站出來了!

註:1117上午7點在立法院聚集來自台灣各地的人們,要阻止將會改變全台灣人民的婚姻定義,牽動校園教育發展,影響下一代的價值信念的「同性婚姻暨收養子女草案」強行闖關。


圖片提供/123RF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