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翻譯與林語堂

【作者:洪放信望愛閱讀 2017.11.05




於上個世紀60年代末,亞太區聯合聖經公會正籌備將聖經重譯為《現代中文譯本》。在起初的階段,曾將馬可福音的初稿交給林語堂評審,但由於林語堂當時年事已高,手邊也有其他學術研究及《當代漢英詞典》的編纂工作,十分繁忙,故他一直遲遲未有審閱文稿、給予評語,及將稿件交還。結果,要在他那位一生虔誠信主的夫人廖翠鳳女士催促之下,才完成審稿並交還,他的評語是:翻譯得不錯。

  提起林語堂,大家都知道他是幽默大師(「幽默」這個新詞就是由他首創),也是一位天才橫溢的語言學家和作家,他大學畢業於上海聖約翰,英文寫作頂呱呱,而他許多名著的原作都是用英語撰寫的,備受外國讀者的欣賞和讚許。其中代表作有《生活的藝術》(The Importance of Living)及《吾國吾民》(My Country and My People)。

  林語堂與我父輩是世交。早在一九三零年代末期,我的大伯父洪聲華先生負笈美國,在紐約留學。那時,我的伯父儀表出眾,活躍於留學生活動,甚至當了全美中國學生會會長,在美國華僑界中頗負盛名。當時,林語堂一家剛從上海移居紐約,為賽珍珠的出版社撰書。由於我的伯父與林語堂俱為牧師子弟,彼此又是閩南同鄉,所以我的伯父經常應邀到林家作客。

  林語堂有三位千金:長女林如斯、次女林太乙(後出任《讀者文摘》創刊後第一位主編)、三女林相如。林語堂對我年輕的伯父欣賞有加,曾希望撮合我的伯父與其次女的姻緣。但那時我的伯父已經與黃永熙博士的胞妹黃奉儀女士(當時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修讀聲樂博士)交往,加上我的伯父跟林太乙年紀差距很大,故未能如林語堂所願,成為他的女婿。

雖然我的父輩和林語堂先生無緣結為姻親,我的伯父和林家仍然經常往來。林語堂夫婦晚年接受蔣介石的邀請,住在台灣陽明山時,或在香港中文大學從事辭典編纂工作時,我的伯父(當時出任美國外交使節,先後派駐香港及台灣)和父親經常到林家作客,或相約到酒家晚宴聚舊。一九七一年,林語堂時年七十六歲,他那位在故宮博物館任職的長女因抑鬱症而自盡,我的伯父伯母是首位得悉此消息的人,馬上通知周聯華牧師,一同驅車趕赴陽明山去安慰林氏夫婦。

  林語堂多才多藝,一生有許多的成就,給後人留下許多名著,對人生觀也有深入的分析和觀察。就是由於他天才橫溢,所以縱然出身牧師世家,他在壯年時仍疏忽了信仰。直至步入晚年,他覺得基督教信仰才是真理,並以英語撰寫《信仰之旅》一書,原著英文書名意謂「從一個基督徒成為一個異教徙,再回復為基督徒的心路歷程」。雖然,林語堂晚年遭遇喪女之痛,他始終重返上帝恩典的懷抱裏。

  林語堂出身牧師世家,早於三十年代中曾因意識形態的議題與魯迅吵架鬧翻,其後又為開拓寫作事業而移居美國,之後一直留在西方國家,後來到了晚年因為懷念故鄉,毅然接受臺灣政府的邀請,移居臺灣,成為蔣介石總統的上賓,所以中國大陸曾一度禁止出版林氏的著作。直至近年中國政策開放,林語堂的作品才在中國大陸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深受中國大陸的讀者喜愛,特別是知識分子。

  《信仰之旅》首次翻譯為中文是在臺灣進行,由周聯華牧師寫序。但筆者覺得該版本的中文翻譯不夠理想。此書近年在中國大陸也出現不同的中文譯本,然而筆者未有機會細讀評閱。

●本文摘自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的【基督教週報】網站 http://www.christianweekly.net

◎Dr. Joseph Hong 洪放博士

生於越南華人宣教士之家,香港成長,後赴及定居法國,在聯合聖經公會工作至今三十三年,除中文外能操英、法語。經常到世界各地監督聖經翻譯事工,曾派駐位於斐濟的南太平洋聖經公會五年。洪博士曾參與的聖經翻譯包括現代柬埔寨語,泰北的苗語、瑤語、拉瓦語,緬甸的欽語、卡倫語,以及太平洋的斐濟語、瓦努阿圖海参語和法屬坡里尼西亞的馬克薩斯語等,超過二十種語言。也從二OOO年至二O一O年統籌香港聖經公會的中文和合本聖經修訂事工,包括参與編輯委員會及與世界各地的舊約學者合作。目前正編撰舊約希伯來文-中文詞典。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