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的勇氣

【作者:應仁祥出版人的針孔照相機 2010.01.17


從來沒想過,身為一個出版工作者,勇氣,竟然那麼重要。

在過去,想到勇氣,腦中浮現就是小時候的鬼屋。幾個小蘿蔔頭躲在一間空屋門前,猜拳看誰有膽獨自走進去再走出來;要不然就是驚悚電影,《驚聲尖叫》與《是誰搞的鬼》讓人腎上腺快速分泌。

但是出版工作者需要的勇氣更多、更大,因為我們需要在暢銷書節節進逼,營業額的壓力之下,在沒有甚麼人能了解的情況裡,堅持出版一本又一本的好書。這是一種創造的勇氣。


我們生活在一個數字的年代,閱讀更是已和數字畫上等號。暢銷書我們搶,賣破百萬的書我們追,那個不知打哪來的作家,某本硬得要死的磚塊書,還有誰會理你?

處於如此的氛圍之下,你要如何走出一條前人從未走過的路?要怎麼樣在非常不確定的情況下,用勇氣去迎戰未知,找出一個正確的方向?

擁抱耶穌的心

還記得當年一本名叫Just Like Jesus的書,出版社內部就有很大的爭議。一派認為這書就應該直譯為「更像我主」,一目了然,清清楚楚;但有另外一派則認為市面上早就不乏「更像我主」的書,若沒有更好的書名,恐怕會淹沒在茫茫書海裡。幾經掙扎後,決定書名為《擁抱耶穌的心》。這書名到底好不好?能不能達到出奇制勝的效果?讀者會不會覺得太過隨便?傳統的長輩是否可以接受?在這書還沒上市之前,種種的疑惑總是三不五時地浮上心頭。

幸好,《擁抱耶穌的心》上市後,勢如破竹,引起相當大的迴響,銷售情況甚至超越了同一作者的前一本書,還聽說有神學院老師以這本書為上課的課本,實在出人意表。假如當初不是神所賜的勇氣,在迷網、不確定的景況中,還是敢於堅持《擁抱耶穌的心》這樣的書名,很可能,就會有不少讀者因為書名「更像我主」的緣故,與這本書擦肩而過。

無語問上帝

又好比大家耳熟能詳的楊腓力,如今在華人界裡已經相當知名,然而,為了楊腓力,我們便承受過相當大的壓力。像是《無語問上帝》,如今已成為一本談論「苦難議題」的經典,但是當年這本原書名為「對神失望」(Disappointed with God)的書,卻幾乎夭折無法出版,因為有些我們所信任的牧長,並不是很喜歡這本書,甚至說出類似「讀完了《對神失望》,我對楊腓力失望」的話,假如不是總編輯的勇氣,認為這本書有不可抹滅的價值,因此堅持出版,華人讀者恐怕還要等上許久的時間,才能讀到這樣的好書。

知名存在主義心理分析大師,同時也是神學家田立克得意門生的羅洛•梅(Rollo May)曾經這樣定義過創造的勇氣,認為這樣的勇氣能幫助我們:「從事一項新的工程,開發一塊無人的區域,闖進一片既沒有專業響導也沒有現成途徑的森林……這是極大的勇氣,這種勇氣不但在當前沒有人示範過,並且很少人知道那是怎麼回事。」我發現,因著參與出版工作,我有幸得見這樣的勇氣,也在上帝的帶領下,磨練自己試著擁有更多的勇氣。

本文原載於《教會公報》3002期

●歡迎參觀《哈啦讀書心得》哈屁股與阿祥的部落格

about 【出版人的針孔照相機】專欄主要寫手:應仁祥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