禱告的革命家――從盧雲《親愛主,牽我手》談起

【作者:應仁祥出版人的針孔照相機 2011.03.20


人還是不能太過自滿。

記得那是一年多前的事,剛參與完知名作家楊腓力(Philip Yancey)新書《禱告》的編輯翻譯過程。向來對禱告就不太拿手的我,因著楊腓力生動又條理清晰的說明,眼界為之大開,在禱告這件事上有了非常多的學習。本來以為,讀過這麼精彩扎實談禱告的書之後,功力大增的自己,短期內大概再也讀不到像楊腓力談禱告談得這麼好的書了。誰知道,盧雲一本小小不到一百頁的小書,就敲碎了我的自滿。

張開你的拳頭

這本書名為《親愛主,牽我手》的著作,短短五個章節(分別為禱告與靜默、禱告與接納、禱告與盼望、禱告與憐恤、禱告與革命),可是內容深入淺出,把禱告這件事的真義講得再清楚不過,配合上盧雲不賣弄學問,卻又字字珠璣的深刻描寫,整個閱讀過程只能用暢快淋灕來形容。

書的一開始,盧雲就說,禱告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禱告的真實意義,就是要容讓一個聖潔奇妙的神,進入我們心靈的最深處,讓祂來觸碰我們最脆弱的地方,或是我們藏起來不願意示人的面向。對於習慣將自己保護得好好的我們來說,這可真是既危險又讓人害怕的一件事,盧雲便用「握緊拳頭」這個類比,來形容我們這種封閉的心態。凡事都要緊緊地抓在手裡,在內心深處圍上一層又一層的籬笆――凡事我們自己來就好,要我們張開拳頭,讓神來牽我們的手,想都別想!「人抗拒祈禱就正像他抗拒舒展緊握的雙拳一樣」,盧雲說。

禱告與靜默

這也是為什麼,對很多人來說,要靜下心來禱告是如此不容易的一件事情。當我們試著要靜下心來,外在的一切都一而再地竄進我們的腦海裡:某件事情還沒做,是不是應該先去做?哪個案子還沒處理好,是不是應該處理?什麼新聞沒看看到,我就損失了先機,應該先去看一下……諸如此類的聲音,不斷地縈繞在耳際,我們不願意放下這些想法,因為一旦放下這些聲音,我們就覺得自己赤身裸體,什麼都沒有。然而,盧雲卻鼓勵我們,要把靜當成是一種清除心靈花園的舉動,我們在靜默中,把雜草拔除,把垃圾撿走,騰出了內心的一個空間,為的就是要容讓神進來,在這裡與我們說話,幫助我們與世界保持一個距離,來看清楚萬事萬物背後的真相。

禱告與接納

因著靜,我們打開了內心的一個角落,讓神有空間進來,但是在此同時我們也需要學習「接納」。我們習慣於付出,因為付出代表我們有能力掌控一切,每件事情都不會脫離我們的控制,變成混亂。在我們的內心深處,主控權才是我們最想要得到的東西。可是接納卻不一樣,接受一份禮物代表承認自己的無助,代表主控權操之在那送你禮物的人身上,這對喜歡操控的我們是來說,何等的奇恥大辱!

除此之外,你接受一份禮物,如果是真心接受,那麼那份禮物就會在我們的生命中佔有一席之地,這代表我們得放棄某些我們喜歡的東西,才能夠把這禮物擺近心靈的內室裡。而我們的神,那新而又新、超乎我們所掌控的他者,我們能不能接納祂的一切,祂超越我們想像的性格質素?祂手上所拿,會讓我們有點疼痛,但最終目的是要改變我們心懷意念的禮物,我們能讓這份禮物佔據我們的生命嗎?――我們實在需要打開雙手,來接納這位比我們更大、更寬廣、更有生命力的神,讓祂來引導我們、改變我們,這才是禱告的真義。

禱告與盼望

這種接納,也代表了我們對自己生命的突破,是帶有期待與盼望的。我們禱告,我們張開雙手,是因為我們對未來充滿盼望,對各種的可能性敞開胸懷,期待神來牽我們的手,走過去我們不敢走的路。有些人會把禱告劃分成「請願式」禱告、「感恩式」的禱告、「讚美式」的禱告,並且認為真正成熟的人,要少一點「請願式」,多一點「感恩式」和「讚美式」的禱告。可是盧雲卻不這麼劃分,他認為,關鍵不在「請願式」的禱告站不站得住腳,關鍵在於做這「請願式」禱告的人,是小信的人,還是充滿盼望的人。

小信的人,他只會緊緊抓住自己「請願式」禱告的內容,要求神一定要應允他的請願、他的要求,這樣的人其實並沒有張開雙手,因為他把自己的請願、要求,緊緊抓在手中。但是充滿盼望的人,他一樣樂意對神做出「請願式」的禱告,不過他對未來完全敞開,他知道自己所知有限,自己的請願或要求可能帶著自己的偏見與無知、自己的軟弱與恐懼,他願意讓神用神的方式來回應他的請求,是拒絕也好,是用另外一種方式回應也好,他都能完全放手,因為他知道,神會在這過程中,帶領他往生命的下一階段邁進,儘管沒有得著所求的,他仍舊得到了更豐盛的生命,更滿溢的祝福。

禱告與憐恤

因著禱告,我們的手慢慢張開,當我們的手慢慢張開,原本被緊握在手心,不敢正視也不敢讓人知道,那些內心的不足與軟弱,也逐一地攤在我們面前,讓神來滿足。而這樣的過程,使得我們對於週遭的人,變得更有憐恤心腸,因為我們不再自負、不再驕傲,而是知道自己和身邊的人一樣,都有許許多多的缺陷,我們該做的不是互相譴責,而是如何彼此幫助,一起在神的帶領下開拓生命中新的天地。

禱告與革命

而正如禱告是一種生命的突破之舉,我們開始知道如何張開雙手,讓神的使命與呼召,讓神聖的異象來引導我們。身邊人們的需要,我們可以從神的角度來回應,週遭社會所發生的一切,我們也能夠透過異象來察看。我們不再是以自我狹窄的角度看事情,而是在禱告中用更寬廣的期待與盼望,面對大大小小的事件。從外面的人來看,一個真正禱告的人,一定會是個生命的革命者,別人習以為常的東西,他卻看見當中未被發掘的價值,世人覺得絕不可能的事情,他卻相信神能引導他突破。盧雲是這樣形容的:「禱告是最緊要關頭所能做的活動」,換言之,情況越是危急,禱告越能讓我們張開雙手,敞開我們的胸懷去面對。

盧雲認為,「一個以祈禱為重的生活,是空舒雙手的生活」,這樣的人打開自己的心門,讓神親自進來,認識他、改造他;他會做出請願式的禱告,但是對他來說,這種禱告不是把自己的要求、願望緊抓在手,而是張開雙手交給神來處理,讓神來為他譜寫未來的樂曲;他不再遮遮掩掩自己的不足,而是坦然面對,也因此得以看見他人的需要,與他人站在一起;更重要的是,他把自己對未來的看法放下,讓神來給他想法,用神給的異象面對生命,他成了一個被神牽著手往前走的禱告者,而這樣的人,其實已在不知不覺間,成了人世間的顛覆者、革命家。

就讓我們一起向盧雲學習,如何張開雙手,讓神來牽我們的手!

●歡迎參觀《哈啦讀書心得》哈屁股與阿祥的部落格

about 【出版人的針孔照相機】專欄主要寫手:應仁祥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