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祈禱中與無言上帝傾談

【作者:王礽福蔗民 2019.06.09



圖片提供/123RF

小時候家裡拜拜,媽媽與祖母常擲筊問卜。筊杯若擲出一陽一陰(一平一凸),稱之為「聖杯」,表示神明允許。若擲出兩陽面(兩平面),稱為「笑杯」,表示神明在笑。兩陰面(兩凸面),稱之為「陰杯」,表示神明否決。重要的事,要連續三次聖杯才算數。(大致如此,以上參考網上資料,因各處鄉村各處例,細節已忘。)

每次在旁觀看,都覺得很好笑,因為她們就是不斷在自言自語、自圓其說。由於按或然率,要擲出連續三次聖杯不容易(印象中有時連續兩次也算數),所以她們要不斷自行解釋為何出現笑杯與陰杯:「是不是做了甚麼,所以菩薩笑了/不同意呢?」於是她們不斷調整有關的訴求、開出的條件。最終,按或然率,在討價還價了若干回合後,菩薩同意了,皆大歡喜!

是的,我覺得這是個或然率的遊戲。不過那時我也發覺,笑杯、陰杯後的自行解釋,除了是個開天殺價、落地還錢的過程,也是個對菩薩心意、個人敬意的揣測,為甚麼是笑杯不是陰杯?為甚麼剛才聖杯這下子又陰杯?諸如此類。揣測後、降價後、換個條件後,倘若連續三次聖杯,她們對菩薩與自己,似乎又多了一番理解。不過民間宗教的這類反省,不能要求太有深度。

多年後,我信了主、當上傳道人,縱然有過神秘經驗,但禱告祈求大多是石沉大海,上帝不動如山、音訊全無。然後,我發覺面對無言上帝,我可能也陷入我媽媽、祖母的窘境中:不斷為上帝的無言無語尋找屬靈解釋。但我的窘境更甚,因為我連上帝說是、說否、還是在笑都不知道。最近讀詩篇,也感到很多詩篇不過是詩人自言自語的一個記錄。所以,要嘛上帝真的不存在,我們在幻覺幻想中建構了一個宗教;要嘛我們要接受上帝常在無言無語中跟我們對話。我知道後者大概承受不了語理分析的攻擊,所以你就當我是個自言自語的傻仔好了。

祈禱的起點,大概始於對上帝存在的認信。而禱告的內容,就始於對上帝屬性的了解。你向上帝禱告,因為你相信上帝會聆聽禱告;你向上帝祈求,因為你相信上帝會施恩手與援手。結果,上帝以無言無語回應你;這時,你可以選擇放棄,或者繼續祈禱。但繼續祈禱怎樣祈?當然可以重重複複,把自己變成人肉錄音機。不然,你要尋求談資。談資何來?可以道聽塗說而來,可以從聖經(既有啟示)而來。當你了解祂多一點,你就有多一點的話可以跟祂說。此外,上帝的無言無語,無可避免地會挑戰著我們的所言所語:「上帝啊,為甚麼祢不理我?是我說錯了、做錯了甚麼嗎?」這也是很自然的人性反應。

於是,我的自言自語,就跟上帝的無言無語,開展了一場微妙而沒有窮盡的對話。是的,主要的時候——不,應該是壓倒性的絕大多數時間,是我一個人在講,並一廂情顯認定祂在聽。正因為祂對世事迷一般的回應方式,使我不斷尋求祂是否有回應、如何回應。當然各人對祂的回應有不同的解說。這些解說,有些我一聽就知道是胡說八道;有些則似是而非;有些一時間無從判斷;有些則合情合理。然而,我判斷的根據又從何而來?怎知胡說八道的不是我自己?我怎知我口中的祢真的是祢?上帝的無言無語使我陷入大量的自我質疑當中,並對上帝屬性的不住探求。

在一些人的詮釋中,上帝是多言多語的。而我只想說,那位多言多語的上帝,不見得真的比那位無言無語的上帝,能跟你有更深刻的對話。對話是一種生活態度,當你嘗試努力理解對方、聆聽對方,嘗試不斷校正你們對話的方向,即使在無言無語間,你的生命就會起著微妙的變化。

如果你真的在對話,你就在上帝無言無語間經歷心意更新而變化。

●about 王礽福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