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教育現場初探

【作者:陳小小麻辣姊妹 2018.06.10



圖片提供/123RF

寒假是老師充電與預備下學期課程的時間,也是拜訪眾教會的好時機。我一個個撥著電話號碼,向幾大教派牧者們表示神學教育不能閉門造車,越做越理論、越高調,神學教育必須能實際的服事禾場,懇請在第一線打拼的上帝僕人,給予神學教育的寶貴建議。

廿年前,我委身網路福音與聖經事工。如今上帝帶領我從虛擬網路世界走向真實世界,從網路聖經原文工具的使用推廣到神學教育的現場。赫然發現小小一個台灣島,有著一百多間神學院!基督徒人數只佔全台灣總人口數的3-5%,但神學院數量卻相當於全國的一百多間大學院校。

神學教育「量」上一天天增多,「質」上恐怕因此一天天降低。因為資源有限!一百多間神學院的設立,引發師資不足以及硬軟體資源設備 (圖書資源、電腦設備、教室、辦公室) 重置的問題。翻開各個神學院的院訊,不管規模大小,年度結算幾乎都是紅色的赤字,都得呼籲奉獻。而檯面下,則偶爾聽聞某某神學院面臨教職員薪水遲發或領半薪的窘境。

十多間教會牧者所勾畫的神學教育藍圖,大致是企盼神學院重視下列幾個面向:聖經的教導、教會的需要、社會的情況、教育的趨向、信徒的需求,以及兩大目標:造就大量的基督徒有能力更深、更廣的傳福音,同時也培訓出上帝國度所需用的專業人才。所謂的專業人才是指神學院老師(聖經科、歷史科、倫理科、講道科、諮商科…)、教會音樂工作者、基督教文字工作者、資訊傳播工作者、基督教藝術工作者……。

時下台灣教育界存在「學用落差」的困境。現有的大學制度,區分高教體系與技職體系。高等教育是指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礎上的專業性教育,以培養各種專門人才為目標,目標為了在國家經濟建設、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的前瞻,發揮重要作用。技職教育則是重在實際地回應業界需求,訓練學生有直接投入勞動市場的能力,所以有著建教班、實用技能學程的設計。近年來,政府廣設大學,造成技職體系學生也以升學為主,導致高教體系與技職體系嚴重失衡。訓練出來的新一代在技術方面的學習不如以往。滿街都是大學畢業生,業界技術人員卻短缺,滿街是高等教育之失業人等「高學歷難民」。政府思考高教退場機制,社會輿論呼籲解決台灣高教體系和技職體系的比例失衡問題。

全台灣有高達一百多間神學院,亦正反映上帝國度的高教人才與技職人才失衡狀況!教會界認為神學院傳授的聖經聖工神學知識,與第一線的福音禾場需要脫節。一些教會寧願自辦教會學校、宗教教育課程,也不願意鼓勵會友到神學院受裝備。教會界對神學院的期待是需要大量的技職人才,實際地回應教會界需求。畢業的神學生應該有直接投入教牧禾場的能力。神學院的學務處,學生實習、短宣等相關課程規劃設計,應該得實際地貼近教會處境。

目前神學院的教學重點,與教會界期待,存在著不小的「學用落差」。以目前各大神學院的道碩生(三年制的道學碩士生)的招生辦法,要考英文,而非台語(客語、原住民語)為例。招生辦法規定要有一定程度的英文能力,是因為早期神學書籍大多是英文,學生必須有足夠程度的英文閱讀能力,才能閱讀吸收神學知識。但時下基督教文字界,基督教中文書籍的出版,已經具有神學碩士的水平。一些基督徒報考神學院,因為被英文不及格刷掉。但實際在第一線禾場上,多數不太需要英文能力。但若要成為神學院老師,朝學術進深,英檢中級以上是必備的能力。時至今日,神學院招生條件仍設有英文考試,而非台語,顯示一些神學院對於人才的培訓,是偏向訓練高教人才,而非技職人才。如果不解決這樣的矛盾,神學教育危機勢必持續擴大。

神學教育一定要產學更緊密結合,高教與技職人才比例配置必須是經營的考量。神學院的入學條件,應該要隨時代進步,或鬆綁、或改變一些不必要的限制。神學院的未來發展方向,務必配合教會機構,院內學務處應建立學用應用資料庫,掌握學用配合狀況以作及時因應,並與教務處緊密配搭,並行發展神學教育高等教育與技職教育的兩大主軸。

神學教育要求實創新,與日俱進。單靠一己神學院之力,難以辦到,但各神學院之間互相觀摩參考,便可以站在彼此已有的成就與基礎上。台灣神學院有國度的眼光,數年前設立了神學人團契、聖經人團契,每年年底邀請各地神學院老師聚集。讓老師們發表研究所得,也交流學校近況與教學心得。我是聖經老師,參加的是聖經人團契。新約那組討論,各校希臘文教學現況,也交換教學秘訣。好比,過去背誦單字,靠自己手工製作的閃字卡,如今有先進的使用手機APP Quizlet,全班共同製作閃字卡。另外,也談到聖經原文工具的使用,有哪些可以再強化進步。

一間神學院就像獨自跑步,每天只能自我評估跑快了,或是跑慢了。但幾間神學院聚集,各自發展差異化特色,同時又互相學習,就好像大家一起在場上跑,儼然成為上帝的馬拉松接力隊。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一起攜手造就上帝的僕人,為主贏得這世代的人。

about 陳小小

about 華子

about 飛飛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