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提供/123RF
寒假是老师充电与预备下学期课程的时间,也是拜访众教会的好时机。我一个个拨着电话号码,向几大教派牧者们表示神学教育不能闭门造车,越做越理论、越高调,神学教育必须能实际的服事禾场,恳请在第一线打拼的上帝仆人,给予神学教育的宝贵建议。
廿年前,我委身网路福音与圣经事工。如今上帝带领我从虚拟网路世界走向真实世界,从网路圣经原文工具的使用推广到神学教育的现场。赫然发现小小一个台湾岛,有着一百多间神学院!基督徒人数只占全台湾总人口数的3-5%,但神学院数量却相当于全国的一百多间大学院校。
神学教育「量」上一天天增多,「质」上恐怕因此一天天降低。因为资源有限!一百多间神学院的设立,引发师资不足以及硬软体资源设备 (图书资源、电脑设备、教室、办公室) 重置的问题。翻开各个神学院的院讯,不管规模大小,年度结算几乎都是红色的赤字,都得呼吁奉献。而台面下,则偶尔听闻某某神学院面临教职员薪水迟发或领半薪的窘境。
十多间教会牧者所勾画的神学教育蓝图,大致是企盼神学院重视下列几个面向:圣经的教导、教会的需要、社会的情况、教育的趋向、信徒的需求,以及两大目标:造就大量的基督徒有能力更深、更广的传福音,同时也培训出上帝国度所需用的专业人才。所谓的专业人才是指神学院老师(圣经科、历史科、伦理科、讲道科、谘商科…)、教会音乐工作者、基督教文字工作者、资讯传播工作者、基督教艺术工作者……。
时下台湾教育界存在「学用落差」的困境。现有的大学制度,区分高教体系与技职体系。高等教育是指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性教育,以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为目标,目标为了在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前瞻,发挥重要作用。技职教育则是重在实际地回应业界需求,训练学生有直接投入劳动市场的能力,所以有着建教班、实用技能学程的设计。近年来,政府广设大学,造成技职体系学生也以升学为主,导致高教体系与技职体系严重失衡。训练出来的新一代在技术方面的学习不如以往。满街都是大学毕业生,业界技术人员却短缺,满街是高等教育之失业人等「高学历难民」。政府思考高教退场机制,社会舆论呼吁解决台湾高教体系和技职体系的比例失衡问题。
全台湾有高达一百多间神学院,亦正反映上帝国度的高教人才与技职人才失衡状况!教会界认为神学院传授的圣经圣工神学知识,与第一线的福音禾场需要脱节。一些教会宁愿自办教会学校、宗教教育课程,也不愿意鼓励会友到神学院受装备。教会界对神学院的期待是需要大量的技职人才,实际地回应教会界需求。毕业的神学生应该有直接投入教牧禾场的能力。神学院的学务处,学生实习、短宣等相关课程规划设计,应该得实际地贴近教会处境。
目前神学院的教学重点,与教会界期待,存在着不小的「学用落差」。以目前各大神学院的道硕生(三年制的道学硕士生)的招生办法,要考英文,而非台语(客语、原住民语)为例。招生办法规定要有一定程度的英文能力,是因为早期神学书籍大多是英文,学生必须有足够程度的英文阅读能力,才能阅读吸收神学知识。但时下基督教文字界,基督教中文书籍的出版,已经具有神学硕士的水平。一些基督徒报考神学院,因为被英文不及格刷掉。但实际在第一线禾场上,多数不太需要英文能力。但若要成为神学院老师,朝学术进深,英检中级以上是必备的能力。时至今日,神学院招生条件仍设有英文考试,而非台语,显示一些神学院对于人才的培训,是偏向训练高教人才,而非技职人才。如果不解决这样的矛盾,神学教育危机势必持续扩大。
神学教育一定要产学更紧密结合,高教与技职人才比例配置必须是经营的考量。神学院的入学条件,应该要随时代进步,或松绑、或改变一些不必要的限制。神学院的未来发展方向,务必配合教会机构,院内学务处应建立学用应用资料库,掌握学用配合状况以作及时因应,并与教务处紧密配搭,并行发展神学教育高等教育与技职教育的两大主轴。
神学教育要求实创新,与日俱进。单靠一己神学院之力,难以办到,但各神学院之间互相观摩参考,便可以站在彼此已有的成就与基础上。台湾神学院有国度的眼光,数年前设立了神学人团契、圣经人团契,每年年底邀请各地神学院老师聚集。让老师们发表研究所得,也交流学校近况与教学心得。我是圣经老师,参加的是圣经人团契。新约那组讨论,各校希腊文教学现况,也交换教学秘诀。好比,过去背诵单字,靠自己手工制作的闪字卡,如今有先进的使用手机APP Quizlet,全班共同制作闪字卡。另外,也谈到圣经原文工具的使用,有哪些可以再强化进步。
一间神学院就像独自跑步,每天只能自我评估跑快了,或是跑慢了。但几间神学院聚集,各自发展差异化特色,同时又互相学习,就好像大家一起在场上跑,俨然成为上帝的马拉松接力队。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一起携手造就上帝的仆人,为主赢得这世代的人。
about 陈小小
about 华子about 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