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你永遠不知道下一步會遭遇甚麼。
兒子大學沒考好,他選擇重考,我們也支持。每天上午八點出門,晚上九點回家。周一到周六都在補習班。他放棄了最喜歡的籃球運動,免疫力降低。有天他皮膚癢,起初不以為意,以為會自癒。我知道後,立即要他去看皮膚科。並叮嚀睡眠要夠、並要運動,才有抵抗力。醫生判斷是黴菌,亦表示好的抵抗力,就會好得快,甚至最後不用塗藥就會痊癒。
兒子情況逐漸好轉,沒想到,另一處出現一小塊紅疹。醫生判斷可能同樣是黴菌感染。用黴菌藥膏,反而情況變得嚴重。我們換醫師,第二位醫生判斷是細菌感染,換藥並建議用優碘殺菌。紅疹更是擴大,並且還破皮。兩個醫生誰說得對?我請假帶兒子到大醫院。第三位醫生給濕疹藥膏,建議用生理食鹽水沖洗。最後到教學醫院,第四位醫生要我們用肥皂把所有的藥都洗掉,回到殺細菌藥膏,重來一次。兒子受苦到極點。
病情會惡化嚴重,部分原因是他自己換藥。目前的診所與醫院都只給藥,但不幫忙換藥,我們大人也沒去注意他如何換藥。兒子怕痛,傷口沒徹底處理乾淨,病情才會失控。最後,先生親手幫兒子換藥,病情就逐漸改善。
我一旁看著,覺得真是滿清十大酷刑。先生溫柔、堅定、用力地把傷口上的壞死組織及汙物搓起來。兒子眼淚狂飆。換藥要花半個小時,換完之後,還會再痛上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先生知道我有婦人之仁的毛病,每次清創每次都要教訓,「這樣才有效」。我想到幾個朋友,開刀後傷口沒處理好,裏頭潰爛。後來把傷口割開,把膿擠出來,重來一次。清創過程十分殘忍,但為了康復卻是必須!人生更有著大大小小「不忍,但必須」情況。戰爭片最常演出這類橋段。
電影《搶救雷恩大兵》,以1944年6月6日諾曼地登陸史實為背景,前面半個小時只有一個劇情,敵軍的機關槍掃射著海岸線,聯軍勇士前仆後繼搶攻灘頭,屍橫遍野。登陸成功的隊長米勒,接獲任務帶領八人小組深入前線,尋找一位名叫雷恩的傘兵。類似美國的〈僅存者政策〉,防止一家庭數香火無繼的情形發生,若有兄弟姊妹在服役時喪生可提出免服兵役,戰區軍人則可退役。而雷恩的三位兄長都為國捐軀,米勒要找到他,為雷恩家留後。
途中,特遣隊遇到一位難民請他們護送女兒到安全之處。米勒隊長拒絕,隊員卡帕佐認為米勒冷酷不盡人情。兩人正在爭執,狙擊驟然而臨,卡帕佐陣亡。米勒痛心地道出不能救孩子的理由,「目標大、行動慢、警覺低」,這就是「不忍,但必須」。
說起來,戰爭也是一種「不忍,但必須」窘境。許多導演將戰爭片拍攝得很寫實,希望觀眾看了能厭戰,衷心的企求和平。立意雖佳,但絕大多數的人本就是反戰,當現實出現癲狂領袖策動恐怖組織,不斷以武力侵略,就知道不能一味堅持不抵抗和平信念,因為歷史可以證明苛政暴權比戰爭致死更多的性命。戰爭有時就像清創手術,惡人太多、罪惡遍地,只有痛苦做出不得不的抉擇。《搶救雷恩大兵》的米勒隊長,是個熱愛生命、反對戰爭的高中老師。但戰爭開打,他也只有義無反顧地成為戰士,為的是使戰爭的罪惡結束。
聖經裡面,有很多戰爭的記載。其中一種是從創世之初、罪入了世界就開始的屬靈戰爭。不管我們是否願意,都已經處在戰場上。信耶穌的人,會獲得 神所賜的全副軍裝。穿戴起來,就能抵擋魔鬼的詭計。「因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所以,要拿起 神所賜的全副軍裝,好在磨難的日子抵擋仇敵,並且成就了一切,還能站立得住。」(以弗所書6:12-13)每日的靈修,就是意識到自己處在屬靈戰爭中。每日的靈修,就是穿戴上帝所賜的全副軍裝。
《搶救雷恩大兵》派遣隊八個士兵全部陣亡。米勒隊長臨終時對雷恩說:「好好活下去。」雷恩的命、戰後倖存的百姓的命,都是其他人犧牲自己的性命換得。而我們基督徒的命,是上帝耶穌犧牲自己的性命換得。
about 陳小小
about 華子about 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