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念外婆

【作者:蕭詣軒網路作家Ⅰ 2013.04.28


回到外婆住的老家,在這個充滿了小時候的回憶之地停留,差別在於從今天開始外婆再也不在。我深刻的體會,只要人一走了,身邊留下的任何東西都已經沒有意義,再貴的衣服也好、再捨不得的眷戀,都帶不走。我問自己:「我可以留下什麼在這世上?」

媽媽今天告訴我,我出生的時候因為胎位不正而難產,媽媽生我以後外婆就接我和媽媽去她那裡坐月子,整整一個月都是外婆在煮飯洗衣服。上個星期六我還回去看外婆,她躺在床上看見我跟我媽來了就馬上起走到客廳,我拿蛋糕給她吃,她吃的很快…。這些時間都是不會再回頭的,今日所存留的就只剩下回憶。我媽媽高中畢業前外公經營的公司倒閉,所以外公跑去躲避,家裡只留我媽媽與外婆。討債的人來到家門口大聲叫囂,而家門口也被銀行貼上查封的字條。我媽媽躲在家裡哭泣不敢出門,外婆則是一個人在屋外跟對方卑躬屈膝說對不起。銀行在家裡門口貼了倒閉的封條。

從信主以來家族的人都知道我是基督徒,但是我卻無法跟他們談福音,我都只是默默地坐著。向來我就覺得自己不可能跟未信主的家人切割,我知道有些基督徒只要是那間店裡面有放偶像,就不會進去吃飯,但我現在正坐在內有許多要折成蓮花的紙錢和祭拜飯菜祭品的屋內。這些日子更明白我是基督徒和非基督徒的橋樑。因此,我非常謹慎地在處理與未信者家人的關係,我也希望將來透過我可以讓他們看見耶穌。

我是第一代基督徒,因此我不能體會那些整個家族出來聚會就是家庭禮拜的心情是什麼,而我也沒有把握自己信主了以後就「全家得救」。我是在平凡不過的,到目前為止,信主17年以來沒有一個家人是因為我而信主。如果我沒信主,按照台灣的傳統,我是一個農人的孫子,我又是一個面臨公司倒閉的爺爺的外孫,我應該更有理由為自己的前途與家業來奮鬥跟努力。當我在閱讀魯益師或米爾頓的著作時我都在想,這些「洋思想」跟我何干?外國人的日子我原本應該是攪不在一塊兒。外國人的上帝對我來說太遙遠了。

常常看那些整個家族都是基督徒的人,他們人勢龐大,我覺得很難體會這樣的感覺。我只知道耶穌竟然揀選我這個台灣客。我原本應該是要跟著家族的人去算日子避忡煞,但是上帝卻是直接提升我成為基督徒。還不太明白未來我這第一顆福音種子,能帶給我的家人親族甚麼?

上個星期我才回去找外婆,扶她到客廳坐並吃蛋糕,這個星期她就沒有呼吸與心跳了。看著家人走了,而我自己的輩份在家族裡面也漸漸大了,我的堂表兄姊妹都有小孩,覺得自己該做榜樣的責任也變大了。我覺得自己繼承了外婆那種當初在面對家裡工廠倒閉的那種堅毅的精神。雖然外婆可能不知道,也雖然外婆沒有像高齡人該有的那種子孫滿堂,雖然常常看到她很孤單地在等著家族的人回去探望她,可是我覺得自己繼承了這種堅毅的心情。外婆因為逢農曆七月半過世,因此從今天起要到9月21日才能出殯,我現在也只能在冰櫃前再看看她。這份情感,我想自己今生永遠不會忘記。


歡迎參觀作者的部落格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