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疾病与饮食

【作者:蔡琼梅健康人生 2007.07.01


根据卫生署统计,近年来国人十大死亡原因以慢性疾病为主,例如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糖尿病等。这些原是属于老年疾病,但这些慢性疾病早已不是老年人的专利了。事实上目前已有很多中年人甚至是年轻人有慢性疾病的病兆。这是由于现代生活型态及饮食日久累积所种下的结果。速食、精致的甜食、高热量油炸食物、抽菸、喝酒、熬夜、暴饮暴食等,这些都是引发慢性病的根源。

健康的饮食是要多元化的,高热量、高油脂及高盐份的『三高饮食』是慢性疾病患者的饮食大忌,不要以为少吃蛋、肉,减少胆固醇就足够了,事实上正确的饮食观念在于均衡摄取各种食物,平时应多吃全榖类的杂粮及蔬菜、水果,是预防慢性疾病的自保之道。行政院卫生署也制定了一个健康人的每日饮食指标如下:

一、维持理想体重

   体重与健康有密切关系,体重过重容易引起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等成人慢性病;过轻则会影响抵抗力,容易感染疾病。维持理想体重是维护身体健康的基础。

理想体重如何计算?身高(公尺)的平方× 22=体重理想值,理想值的正负10% 内皆为正常范围。

二、均衡摄食各类食物

  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需要的所有营养素,为了使身体能够充分获得各种营养素,必须均衡摄食各类食物,不可偏食。每天应均衡摄取摄取五谷根茎类、奶类、蛋豆鱼肉类、蔬菜类、水果类及油脂类等六大类食物。食物的选用,以选择天然新鲜的食物为原则。

三、三餐以五谷为主食

  米、面等谷类食品含有丰富淀粉及多种必需营养素,是人体理想的热量来源,应作为三餐的主食。

四、尽量选用高纤维的食物

含有丰富膳食纤维的食物可预防及改善便秘,并可减少患大肠癌的机率,也可控制血胆固醇,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食物是获得膳食纤维的最佳方法,含丰富膳食纤维的食物有:豆类、蔬菜、水果及糙米、全麦制品、蕃薯等。

五、少油、少盐、少糖的饮食原则

   高脂肪饮食与肥胖、脂肪肝、心血管等疾病有密切的关系。饱和脂肪含量高的饮食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平时应少吃肥肉、五花肉、肉燥、香肠、油酥类点心及高油脂零食等脂肪含量高的食物。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内脏、蛋黄、鱼卵等)亦宜控制摄取。烹调时应尽量少用油,多用蒸、煮,以煎、炒代替油炸方式,减少油脂的用量。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钠,烹调应少用盐及含有高量食盐或钠的调味品,如味精、酱油及各式调味酱;并少吃腌渍品及调味浓重的零食或加工食品。

   糖除了提供热量外几乎不含其他营养素,又容易引起蛀牙及肥胖,并且不利于血脂肪的控制,应节制食用。通常中西式糕饼不仅多糖也多油,更应控制摄取。

六、多喝白开水

水是维持生命的必要物质,可以调节体温,帮助消化及吸收,运送养分,并可以预防及改善便秘。每天应摄取约1500~2000㏄的水。

七、饮酒要节制

  饮酒过量会影响维生素B群等多种营养素的吸收及利用,容易造成营养不均衡及肝脏疾病,应加节制。(参考资料来源:行政院卫生署国民饮食指标)

慢性疾病虽没有立即致命的危险,但它就像滴水蚀石一点一滴侵蚀着你的健康。这些慢性疾病本身是无法完全治愈的,必须经由长期的药物控制及饮食的调整和生活型态的改变,才能获得一定改善。因此,对抗这些慢性疾病,最好的方法就是预防胜于治疗,每天从日常生活打好基础,做好准备,才能做一个最健康的病人喔!

■作者为国军高雄总医院营养师

本专栏与路加传道会网站合作。


上一则下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