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查普曼.克拉克博士 译/朱佩吟】传扬小品文 2013.10.20
早些年前,几位富勒神学院的教授和学生决定深入探讨,为何许多年轻人高中毕业上大学后,便离开了信仰。我们看过这些故事,也分析这些个案,但仍不满足。我们需要更严谨的研究,能帮助成人去装备孩子,面对离开家庭和教会保护后的生活。于是,《甩不掉的信仰》(Sticky Faith)诞生了。
或许,这份研究并不稀奇,前人已经提供了不少线索帮助我们更好的带领、服事青少年。然而,论及青少年的信仰历程,《甩不掉的信仰》的内容、其他「Sticky Faith」系列、资源和网站(www.stickyfaith.org),却是截至目前最综合、完整的研究。
话虽如此,「信仰传承」研究发现,移民教会和多语言教会必须面对几个特别的问题:例如,两个堂会在一个「教会」聚会(如:英语事工和中文或韩文事工)、两代的价值观和预设想法常有冲突、教会太多分层领导并偏好某种性别,这些都影响下一代对「先贤之信」的委身意愿。但若成人会众(父母和所有的成人)愿意诚实相待,建立合乎圣经教导的社群,让各年龄层的人都能在神的国度一同服事,那么上述问题是可以克服的。
以下几点是移民教会/社群以「信仰传承」来服事青少年和儿童时,需特别注意的:
●教会领袖必须在神学思维上委身并重视整体社群
在我们所接触的教会中,发现那些上了大学甚至出社会后,仍能保有健康、活跃信仰的年轻人,是因为他们过去的教会认识并看重他们。不论年纪多小,成人会众看他们是有贡献的;牧者(特别是主任牧师)视他们为教会身体的一部分,不论地位、价值皆与其他年龄的会众相等。而且在讲道、装备课程、敬拜,一切和「服事」相关的事物上,都有年轻人与成人会众同工、一起服事。简言之,教会领袖要将所有会众视为一个信仰群体,青少年也要包括在内。
●年轻人可以提出疑惑,甚至表达不受欢迎的意见
当孩子升上高中时被允许,甚至鼓励表达对信仰、教会生活、人际关系、价值观等看法,他们会把自己看作是社群的一份子,能有所贡献。然而,现实通常是他们不能随意发言,必须听从大人的意见,好像他们和其他会众有所区别,甚至连个会众都不是。因此,他们当然不觉得自己和「成人」会众是弟兄姐妹,更不觉得信仰是属于他们的。
●父母邀请其他成人作「共同家长」(co-parents),一同参与孩子的生活
我们常在相关的出版品和实作中,提到 5:1的青少年事工。过去的青少年事工认为,5:1是指教会里一个大人照顾五个青少年;可以一起小组、看电影或单纯陪伴,这样的大人小孩比率实在非常「慷慨」。但我们所获得的资讯却是,大部分的青少年缺乏成人(非父母)陪伴,来学习成为大人。他们的生活只是配合、回应一个又一个的大人目标。时下年轻人认为,他们的价值是在于符合、达成大人的期待。
在教会里,若要孩子「拥有」他们自己的信仰,相信他们是主内有价值、才干的肢体,就需要有足够的大人告诉他们:他们有多么重要。这也许是所有「信仰传承」研究发现中,最重要的一点:孩子长成健全成人的过程中,需要至少五个非父母的成人相伴。在移民教会中,显少成人意识到这是门徒训练的重要一环,成人必须从心态上的「信仰塑造」转换成关系性的「信仰传递」。
●对父母而言,活出信仰(藉着「活出」真实、活跃的信仰)是影响孩子「信仰传承」 的最主要因素
当年轻人被鼓励提出疑惑,甚至可以礼貌地「反驳」,并有几个成人陪伴他们走过困惑时,他们会开始视自己是这信仰社群活跃的一员。他们个人的信仰能在这里扎根、永续生长。然而,父母如何活出信仰,却是影响孩子最为重要的关键。许多移民教会,特别是亚裔移民教会,常看重孩子的学术才华成就,胜过他们在神国度里成为一个谦卑、跟随基督的人。若要使孩子有永续的信仰,我们必须回归、看重圣经教导。
许多父母认为孩子「不教不行」,但随着孩子渐大,有时我们需要平衡一下,倾听他们的声音。让「信仰传承」进入你的家庭、教会,永远不会太迟。当然,我们不能保证一定会成功,毕竟每个人有他自己的信仰旅程;但是我们能给孩子充满信心的环境和后盾,让他们有机会看见真正的基督信仰,明白神在他们身上和这世界的永恒计画。这才是「信仰传承」的本质。
祝你有个愉快的旅程!
注:作者为富勒神学院青少年、家庭与文化系教授,《我们的孩子都受了伤》作者,及《甩不掉的信仰》的两位作者之一。)
本专栏与传扬网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