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学大家好:
一进入十一月,大家开始谈准备感恩节、圣诞节的活动,感觉上好像一年又这么样就要过去了,每个人也变得忙得不得了。不过没关系,我们还可以在网上继续上课,只是提醒大家不要吃太多「好吃」的东西,不然磅秤会抱怨的,呵呵。
主轴线的重要
第七课中提到要大家在图像中找主轴的练习,有同学不太明白。老老再解释一下。当要画一张图的时候,特别是速写,在分割图面时能帮助画者掌握住图面的比例与平衡。
我们往往一拿起笔,看见什么就开始画什么。这并不是个好的习惯,应该是先观察一下实景,打算画的范围有多大,主景是什么(图面中心或是要表现的物体);其次就是把要画图面用最简单的直线分割成几个大块或是几何图形,这几根简单的直线就是我所说的主轴或轴线(见下图中,123三根主轴线)。只要轴线之间的角度与关系抓住了,这张图的比例就不会「失真」。接着再找出次要的轴线,辅助主轴线来将图面内的景物粗略定型(456三根次要轴线)。
图一 轴线练习
请大家看一看,先注意三根主轴线,它们将整个风景中最明显的形状与角度变化分割开来(山与水,前景中的树与码头的配置角度)。若是这几个分割界线抓不住,整个图面细节画得再好也会觉得怪怪的,因为比例不准确。后面再加上的三根辅助轴线,将远山的形状勾勒出来,也把陆路与水分开来。再来就可以画更多的细节而不用担心后来会有擦了再画,画了再擦的情况出现。
每个人看同一个景可能有不同的主轴选择,这都没关系,重要的是要能再眼前的图面中看到重点与几何分割的界现在哪里就可以了。有一位同学教来的作业,是用打方格的方式来画。用方格画照片是可以,但是速写实景就会有困难。抓主轴线的做法通常是最快的,多练习几次就能熟能生巧,特别是要画重点,而不是写实时。
或许有人会问,我们这是漫画教室,为何要练习速写的作画方式呢?目的是要让大家练习抓重点,练习简化图面,练习手与眼(观察)的配合。
透视观念的建立
下一个必须要知道的观念与练习是「透视」。透视会比抓主轴要容易些,因为大家每天都生活在透视的视觉中。「透视」说得白话一点就是「近处的大,远处的小」。
与我们课程内容有关的就是人的「大小远近」。
图二 人与透视
这张图中有一条贯穿图面的水平直线,称之为地平线。当然在室内是看不到真正的地平线,但是这条虚拟的直线代表的绘图者或是照相的人的视高(眼睛的高度)。所有物体距离我们越远,就会变的越小,最后都会消失在地平线上。因为地平线是在眼睛的高度,如果我们大体上忽略所有人身高上的差异的话(小孩不算在内),在画人时无论距离多远或多近,只要能分辨人的体型时,人的眼睛都要保持在地平线的位置。
图中A,B,D,E是相同的四组人,虽然因着距离的不同而有大小的差异,但是基本上他们眼睛的位置都是在地平线上。C组的人大小是与A组相同的,可是看起来就显得很小,而且在图面中很怪;纵使将他们放大(F组)也于事无补,原因都是出在眼睛的高度位置不对。这个规则只有在绘图者的视高改变,不在一般眼睛高度时才会不同,像是坐姿,或是自高处下望,不过这不在我们基本课程范围之内,所以不会去讨论它。
透视消失点的观念
相信大家也注意到,除了地平线之外,还有六条线出现在这个图面中。有趣的是它们都相交在同一点上,而且是在地平线上。透视观念中有一个基础原则就是,延伸所有平行于地面的平行线组(包括任何有直线边缘,棱角,形状的东西,像是楼房,墙,画框,铁道,家具,地面图案等等),都会交会于一点上,而且是在地平线上。图中的这六条线是由三对1.延伸虚拟的天花板�墙面交界之线,2.画框顶缘与3.墙面�地面交界之线所构成。因为它们是平行线,所以就会依照上述原则汇集于一点,而这个交会点就称为「消失点」,或简称为「消点」。
一个立体的物体有长宽高三组平行线,所以准确地立体图都是俗称「三消点透视」,但是因为高度是在长宽高中影响失真最小的(除非你要画高楼),因而在一般的透视图中高度的变形(消失点)就都忽略不计了(走廊高度方向的变形与走廊纵向深度的变形相比是很小)。所以一般谈透视都是讲「二点透视」。老老使用的这张图形,因为上下门框的那组平行线视觉上几近平行,所以它们的消失点是在图面上看不到的,或许在几百公尺之外也说不定。
结论
总之,第八课除了再次说明图面主轴线的功能之外,谈到另外两件事,就是画直立人时,无论远近,眼睛都要在地平线的位置上(身高不同可以酌量调整,或在线上,或在之上或之下)。其次就是说到平行线组都会汇集在同一点上(消失点),并且在地平线上。若不依照这个规则,画出来的东西就会看起来大小不对,或是被扭曲了。
作业:
请大家在各种杂志上找图片,或是自己家的相片簿中去找。找出上述两个透视原则的实际应用。
本专栏与飞扬网站合作,由游老老执笔并绘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