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的咒诅,二的祝福-2

【作者:微文网路作家Ⅰ 2025.02.02



图片提供/123RF


第一个层面:孤独的世界是欺压。

主要是传道书4章1~3节,‍‍传道者在第1节说:「我又转念,见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欺压。看哪,受欺压的流泪,且无人安慰;欺压他们的有势力,也无人安慰他们。」日光之下的欺压很普遍,欺压这个主题在整本圣经中也不陌生,以色列人对欺压很敏感。‍‍他们跟外邦关系中的一个主题就是被欺压,开始是被埃及欺压,士师时代被各国欺压,‍‍立国以后也与周边的国家和政治势力有各种关系。

到了新约,《雅各书》谈到富人欺压穷人‍‍等,我们知道穷人也有办法欺压富人,‍‍不在乎你钱财的多少,这是一个新的问题。还有政治上王对百姓的欺压,比如‍亚哈王剥夺拿伯的葡萄园。传道者首先告诉你,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欺压是很普遍的,只要你还在日光之下的世界,欺压就会层出不穷。‍‍对此‍‍听过传道者智慧的人不应感到意外,但这不意味着你不应感到愤怒,‍‍愤怒跟意外是两种心态,你可以感到愤怒,但你不应该‍‍感到意外,因为这就是日光之下的世界,你不要期待日光之下的世界会成为日光之上的样子。

‍‍‍‍如果我们诚实一点面对人生,就可以看见各种各样的欺压,甚至在教会内也有属灵的虐待。‍‍但传道者难过的并非是欺压本身,而是人在受欺压的时候无人安慰,他说看到受欺压的流泪,‍‍且无人安慰。下一句话更深地表达欺压他们的有势力,也无人安慰他们。‍‍这是一个对等的结构,意思说欺压的人有权势,‍‍受欺压的人应当有什么?应当有一个安慰者,‍‍这样两者才是对等的。‍‍虽然一个是欺压者,一个是受欺压者,但这段经文中的重点是什么?欺压人的有势力,‍‍受欺压的要有一个安慰者,如果这样的话,就是一个对等的状态。‍‍‍‍所以对传道者来说,问题的关键并不是这个世界有苦难,真正的苦涩,在于苦难当中‍‍没有人安慰你,这是在患难当中的孤独。

这是世界上普遍的一种孤独。人可能妄图通过拥有好朋友,拥有好知识,‍‍拥有别人喜欢你,拥有婚姻来解决这种苦难,但这是不可能的。‍‍如果你认识传道者的话,他的观察是‍‍被压迫是很惨的事,但更惨的是在被压迫的过程当中,你是孤独的,没人安慰你,‍‍没人理解你,没人认识你,没人知道你此刻心中的感受,没人在乎你,‍‍没人记念你。‍‍

我给点例子你们就容易理解了。我相信学圣经辅导肯定会谈到约伯和他的朋友,‍‍约伯的3个朋友可能大多数时候是作为反面例子出现的,这种糟糕的辅导者出现时,加剧了约伯的痛苦,能理解吗?‍‍约伯本来已经很痛苦,‍‍但是他的朋友们出来时给他上了一堆神学课,加剧了约伯的痛苦。神学课的内容也不能说是错的,但是从神的角度来看不合宜。

这种痛苦能够体会吗?在患难中,你最亲密的朋友出现时,他没办法聆听你,‍‍为什么?因为他心中充满了自私。辅导很重要的一点是聆听,聆听不是说只要你嘴巴闭上就可以了。聆听需要你爱对方,‍‍爱到、在乎到一个地步,你对他的生命是感兴趣的,他所经历的对你是有影响的。‍‍你不可能提前准备好了一堆话说,我听见他说什么或不说什么,反正今天我就要告诉他,他的偶像是嫉妒,‍‍这是不可能的。他说的话会对你有影响,他此刻‍‍在经历什么会对你要怎么说这段话有影响,聆听需要花很大的精力,‍‍你有没有好好聆听是取决于或者你能不能在他说完之后问出好问题。如果你心里已经打好一篇草稿,你来之前就知道他的人生,他的处境你都已经分析好了,他的8大问题你也做过了,只要忍他30分钟,让他叭叭叭说完,目的是为了争取你说的时候他也不要插嘴。‍‍这是错误的,这是一种自私的辅导,你的心中只有你自己,‍‍只有你想说的话,对方在你面前不是一个爱的对象,不是一个‍‍相交的对象,不是一个人。说实话,你在欺压他,他在受欺压,‍‍他在这个苦难当中是没有安慰者的,你就跟约伯的朋友一样。‍‍自私的生活在这个世界当中表达出来,就是在关系中,一个人在受苦的时候没有人能够安慰他。

‍‍我们再举其他例子,一个孩子受到了性侵犯,她跑去告诉爸爸妈妈,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爸爸妈妈通常会告诉她什么?‍‍告诉她把这件事情埋在心里,再也不要提了,这叫在苦难当中没有安慰者的孤独。再想想一个还在肚子里就被打掉的孩子,这叫苦难当中‍‍没有安慰者的孤独。或者,一个被拐卖的孩子;一个老人‍。‍‍‍现在我们家里有监视器了,可以知道请护工照顾一个老人的时候,原来护工一直在虐待他,但老人没办法表达,‍‍没有一个辩护者能替他说出心里的苦,‍‍没有人懂。因为‍‍所有人来到他面前的时候,都带着自己心里的想法和计划,自己想要怎么对待这个人,甚至我想要怎么对他好,‍‍但是没有人问他想要什么,他现在心中的状态是怎样的。这个世界就是这样,‍‍要理解,‍‍哪怕婚姻,哪怕亲密的关系,哪怕最好的朋友,哪怕教会里的同工,大部分的时候都是这样。很多时候,这种被欺压中没有安慰者的孤独,就是这个世界的主旋律。‍‍所罗门所看见当年的世界跟我刚才说的,跟今天日光之下的世界一样没有改变,‍‍没有因为我们拥有更多的科学技术、更富足的物质条件就发生了改变。

对我来讲,我觉得苦难当中没有安慰者的孤独,很多时候表现为失眠。可能我心理承受能力不是很好,失眠就让我觉得够孤独。失眠让我很深地体会到这段经文中的一个含义,‍‍很少失眠的人可能很难理解失眠中的焦虑,不是失眠本身对你造成多大影响,‍‍而是失眠过程中你开始对明天失去信心,你担心明天没有所需要的强壮力气。‍‍今天晚上我没有睡觉,明天该怎么办?越这样焦虑就越没法睡觉。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这些东西都是这段经文描述的。

有一个‍‍犯罪的人来找你认罪,那个过程也是相当孤独。‍‍一个犯罪的人想要公开他自己的罪时,或者想承认自己的罪时,‍‍有一些东西也是别人无法理解的。这些人都是传道者在这里所描绘的‍‍这种欺压当中无人安慰,他说你看他们的眼泪,看受欺压之人的眼泪,其实‍‍在原文当中,「看」就是一个着重词,重点是你看到他们脸上的眼泪吗?‍‍我刚才所举的这些例子,你看到他们的眼泪吗?你可能说你也受过欺压,你可能知道自己的眼泪,‍‍这就是日光之下被罪‍玷污的世界的一个主要模式。在群体的关系当中,这是自私的,这是「一的咒诅」。

‍‍你看,没人‍‍在意别人,没人为了他人去舍己,每个人想的都是自己,这是普遍的。‍‍我们也欺压别人对不对?我们在‍‍别人不在场时传播别人的事,这是我观察到在教会中可能最容易犯的罪,第9条诫命,‍‍不可‍‍做假见证。做假见证有好多种方式,包含在教会中最常见的传播流言。传播有时会以代祷的名义出现,‍‍这是欺压人,你懂吗?‍‍因为别人把他的名声交在你手中,暴露在你手中,受你手的处理,受你嘴巴的处理,‍‍但是你很随意地处置他,当他不在场,他没有能力为自己辩护,没有人去徵询他的意见。像《箴言》所说的,‍‍两个人之间发生冲突,你先听一个人的一面之词是愚蠢的。‍‍没有人会召集所有人,一起来听听彼此的说法。‍‍

很多时候,教会中的人受到的属灵虐待‍‍来自弟兄姐妹,不一定来自传道人,而是来自各样的人。我们很自然地把故事说成是我们受苦,别人施害,‍‍这是我们都不需要学习的一个技能。‍‍我们很容易就可以把故事说成我们是英雄,别人是狗熊,‍‍对吧?我们的肢体语言,我们的措词方式都在表达。大家可能写论文的时候觉得很难,但当我们讲故事要对自己有利的时候,那可是行云流水,‍‍选择词汇非常讲究的,这就是人,这就是罪,这就是一的咒诅。

‍‍一个‍‍以自私为主的世界就是没有安慰的,《耶利米哀歌》第1章中,充满了关于受苦没有安慰的经文,是非常‍‍浓郁的情感。第2节说:「她夜间痛哭,泪流满腮。在一切所亲爱的中间没有一个安慰她的。她的朋友都以诡诈待她,成为她的仇敌。」‍‍这当然讲的是耶路撒冷和犹大,‍‍但在你的生命中对这种情感应该不陌生。「‍‍我因这些事哭泣,我眼泪汪汪,因为当安慰我、救我性命的,离我甚远。‍‍锡安举手,无人安慰。听见我叹息的有人,安慰我的却无人。」圣经中‍‍很多地方谈到这种痛苦,这种孤独却被人忘记、误解、忽视的情形。《诗篇》第42篇第9节说:「我要对神——我的磐石说:你为何忘记我呢?我为何因仇敌的欺压时常哀痛呢?」‍‍不是因仇敌的欺压本身哀痛,是因为诗人在被仇敌欺压的时候,感到被神忘记了,没人知道他的痛苦。‍‍传道者说这种情况是生不如死的,他说:「我赞叹那早已死的死人,胜过那还活着的活人。并且我以为那未曾生的,就是未见过日光之下恶事的,比这两等人更强。」‍‍(传道书4章2~3节)

你能理解约伯为什么要咒诅自己的生日吗?那是他对自己痛苦程度的一种表达,他只有自己了,他有一种极致的孤独。‍‍在小先知书《那鸿书》第3章7节说:「凡看见你的,都必逃跑离开你,说:尼尼微荒凉了!有谁为你悲伤呢?我何处寻得安慰你的人呢?」你有那种体会吗?你人生出现了某一些状况,别人看到你都是摇头或躲避,说这个人已经‍‍没有希望了,或者说别人都不在意,不会有人为你伤心。「有谁为你悲伤呢?」‍‍这句话很好地帮助我们去思想,你的人生有多少的群体,有谁为你悲伤?‍‍如果别人知道你这个状况,有谁为你悲伤,有谁来安慰你?‍‍对传道者来说,死在苦难中都比在苦难当中没有安慰者更好。‍‍因为神造人,是要人活在这样一种与他人相交的祝福中,而不是在‍‍自私自利、以个人为中心的咒诅中。

人的本质就是依靠神且与他人相交。‍‍当上帝说那人独居不好的时候,不只针对婚姻,‍‍更重要的是针对人如何完成敬拜神和以神为乐的人生目的。‍‍对于敬拜神和以神为乐而言,人独居是不好的。这意味着‍‍不管你是单身还是在婚姻中,如果你想要敬拜神和以神为乐,你需要群体,‍‍你不能过孤独的自我中心的生活,你的生命需要敞开。‍‍重要的不是你单身‍‍还是结婚,重要的是你在单身或婚姻的状态里,你过的是自私的生活还是群体敞开、相交的生活,‍‍那是上帝造人最深刻的一个祝福。‍‍神造人是要让我们彼此帮助,互相祝福。整个十条诫命的第二部分被总结成什么?‍‍第一部分是尽心尽意爱主你的神,第二部分是爱人如己。为什么爱人如己‍‍会成为十条诫命中的第二部分,仅次于爱神?‍‍因为爱人如己是你作为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中得到祝福的方式。在耶稣基督里面,律法不再定我们的罪,而是帮助我们支取耶稣基督里恩典的方式。‍‍那就意味着如果你去爱人如己,你的生命就会变得更加丰盛,跟这个世界的文化所说的完全不同。

如果你坚持相信「‍‍我自己好就可以了,我不需要别人,别人也不需要我」这样的想法,‍其实是对上帝设计的一种藐视和违背,是人在犯罪以后心中发生的改变,‍‍这是虚空的,也只会带来虚空。这看着好像很扎实,你为了自己活多么好,但实际上它经不起推敲,是虚空的。‍‍当上帝问该隐他兄弟在哪里的时候,该隐的回答很简单,「我岂是看守我‍‍兄弟的?他的事跟我有什么关系?‍‍」他的死活跟我有什么关系?我是为了自己活的。‍‍该隐的回答点明了人生一个新的含义,并不是上帝在创造亚当时赋予亚当的,而是‍‍该隐自己发明的一个含义,就是:我的兄弟与我有什么关系,我的人生是只为了自己而活的。

我们今天见面的时候问的都是什么?‍‍大家彼此问的都是「你过得怎么样?」,‍‍你吃没吃饱也好,你舒不舒服也好,你有没有钱花也好,问的都是‍‍你!你!你!‍‍因为我们考虑自己是如此的自然,我们想的念的都是自己,但这是一种很孤独的生活。不论你的身边有多少人,这是一种一的咒诅。‍‍圣经中很多地方谈到这种虚假的安慰,有些情况根本就是人没办法安慰的。除了我们刚说到的约伯以外,‍‍雅各听见约瑟死的假消息时,没有人可以安慰他,‍‍他也不肯受安慰。‍‍约伯在回应他的朋友时说,‍‍如果他们只是用嘴巴说好听的话,这不是安慰。‍这些都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中所经历的,没有安慰者。

不一定说没有人真心想要安慰你,‍‍但是有意愿的不一定有能力,有能力的不一定有意愿。‍‍在这种‍‍没有安慰者的孤独当中,日光之下的压迫就显得更具有伤害性。安慰‍‍是什么?安慰在哪里?大家可能都知道,就是在主耶稣基督里。‍‍在挪亚出生的时候,父母给他取这个名的意思是:他让我们得安慰、得安息。我们的安慰在‍‍耶稣基督里,他临到这世界,这种安慰不是只强调主观层面上我的心、‍‍我的情感得到了一种舒缓(当然这是安慰的一部分),也是‍‍代表着客观层面上生命被改变。如果你看《路得记》的话,波阿斯就成了路得的安慰。上帝在《以赛亚书》第40章反覆强调说「你们要安慰我的百姓」,这句话只有在‍‍耶稣基督里面成为真实的。重要的是,我们要看到耶稣基督怎样成了‍‍受欺压之人孤独中的安慰。‍‍在《马可福音》第7章记载了主耶稣医治一个聋哑人的故事。在那个故事中,让我们最震撼的,就好像‍‍在另外一个故事中他怎样医治大麻疯病人,重点不是他医治了大麻疯病人,重点是耶稣在医治的过程中拥抱了他、摸了他,‍‍这可能‍‍让大麻疯病人心中更得安慰,因为这是他心里‍‍很深的需要。《马可福音》第7章耶稣面对聋哑人的时候,在医治他之前,耶稣发出了一声叹息。‍‍你可以想像吗?‍‍耶稣没有跟他说任何话,因为他是个聋哑人,这声叹息就好像是聋哑人的语言。耶稣能明白他人生所经历的痛苦,因而为他发出一声叹息。这是为什么耶稣是一个好的安慰者,是一个中保,他知道人所经历的痛苦。我们看见他在拉撒路坟前流的眼泪,‍‍耶稣知道‍‍他所爱的人在经历什么事,耶稣为我们叹息。在耶稣跟我们的关系当中,‍‍他能安慰我们的原因是因为他不是一个压迫我们的人,不‍‍像这个世界中压迫我们的对象。‍‍

大家所熟悉的经文,「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将残的灯火,他不吹灭。」‍‍不要让对这句经文的熟悉‍‍剥夺了它本该在你生命中引发的爆炸性安慰。‍‍难以想像,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在他「说有就有,命立就立」的这一个世界,‍‍压伤的芦苇,他不肯折断,何况是一个破碎的人在他的面前。‍‍不仅如此,他承担这个世界的欺压,他了解这个世界的欺压的原因不仅是因为他无所不知,‍‍而且他真实地经历到这个世界的欺压,这是他上十字架的原因,他为此付出代价,为了拯救我们这些心中无法改变、被欺压和欺压别人的人,‍‍在群体当中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他不仅赦免我们欺压、自私的罪,还改变我们的心,让我们在他里面首先得着安慰,‍‍以至于我们的生命不再是自私的,让他成为我们的挪亚,‍‍让我们的心可以得到‍‍丰满和安息。‍‍约伯在他的苦难中说,‍‍他曾经像一个君王一样去安慰哀痛的人(29章25节),他有智慧的话语。毫无疑问,耶稣是更好的约伯,‍‍只有主耶稣能够在山上颁布新律法的时候,不仅告诉你不要做什么,告诉你不应该欺压,‍‍他还说:「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那是天国的次序,因为‍‍这一位安慰他们的君王到来。‍‍耶稣是「一」改变为「二」‍‍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耶稣基督里,你会发现拥有更多的恩典。改变‍‍生命的这一个元素,就是耶稣基督的教会。‍‍

保罗在新约中谈到这个群体的时候,反覆说什么?如果这些人‍‍认识耶稣基督的恩典,那么在教会当中,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受苦,‍‍这就是在耶稣基督里的新生命。以前一个肢体受苦,只有一个肢体自己孤独,患难当中没有安慰者,但在耶稣基督里面,如果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受苦。‍‍保罗在《哥林多后书》第1章中很明确地谈到安慰:「愿颂赞归与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父神,就是发慈悲的父,赐各样安慰的神。我们在一切患难中,他就安慰我们。」后面一句是他安慰我们的目的:「叫我们能用神所赐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样患难的人。」

正如我们跟基督同受许多苦楚,我们也靠基督同得许多安慰。‍‍保罗在这里说到了关于基督徒生命受苦的最伟大的神学,就是你受的苦不是你的苦,‍‍也不是你为基督受苦,甚至不是你与基督一同受苦,你受的‍‍是基督的苦。‍‍能理解吗?当你为了爱一个人付上代价的时候,‍‍那是一个复活的生命,一个敬虔、公义的、被改变的生命,在日光之下‍‍孤独自私的世界会受的苦,所以你越受苦,心中越有安慰,因为你知道‍‍活着受苦的不是你。用保罗的话来说,是主耶稣基督在你里面受苦,‍‍受苦成了你与基督相交的一个证据,成了你与基督相交的一个渠道,‍‍你在受苦当中永远不是一个人,你在受欺压的时候,你不再是一个孤独者,‍‍这是耶稣基督给予的最大的安慰。今天你如果跟随耶稣,你在关系当中为了敬虔的原因受苦,因为信靠耶稣而受苦,你不孤独,‍‍你绝不缺乏一个安慰者。‍‍越多的基督徒明白这个道理,教会就越像圣经中所教导的样子。(待续)




※本系列文章授权自生命树辅导研究中心


上一则下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