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AI于读经或信仰问答的挑战

【作者:王道维网路作家Ⅱ 2025.04.20



图片提供/123RF


作者为国立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人文社会AI应用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本文原刊载于2025年3月《航向月刊》「国度观察镜」专栏,福音协进会出版。

人工智慧(AI)近年来的急速发展,为基督信仰带来了新的机会和挑战。AI工具在文字处理、内容翻译、课程规划、海报设计等方面,显然能够大幅加速教会行政庶务的流程,并减少同工的负担。然而,与信仰教育相关的应用,则需要我们更加谨慎面对。

表面看来,这类基于大型语言模型而开发的「信仰问答AI」[1],似乎能帮助信徒或慕道友,更快速了解经文或解答信仰问题。但是「魔鬼藏在细节里」,从长久的信仰教育来看,我们仍需要审慎思辨,以免AI工具被善意的误用。

避免强调AI的「信仰纯正性」

目前市面上的AI模型用来训练的资料,已远远超过单独教会或教派所拥有的,在回答初步的信仰问题时已经堪用。但是许多教会牧者,会期待建立一个「信仰纯正」的AI,这可能带来更严重的问题[2]。

1.AI易被绝对化:AI的回答,也有可能因为使用者特殊的提示词而偏离,甚至强化某些偏见。这是因为信仰议题有很强的情境脉络,「属灵的答案」往往与使用者的信仰背景密切相关,这与客观的科学问题不同,因此本来就难以用简单的方式来强调「纯正性」。

2.弱化思辨能力:目前的教会中,多数信徒的信仰仍在「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的阶段,容易盲从某些口号。如果开发一款号称「信仰纯正AI」,信徒可能更容易依赖这个快速提供的「答案」,导致对信仰的思辨能力更加弱化。

3.沦为教派工具:最后,资源丰富的教会或宗派可能利用自己的资料来作微调(fine-tune)或检索增强生成(Retrieval Augmented Generation,RAG),以得到其所谓的「信仰纯正AI」,也就排除其他不被接受的信仰传统。美其名为保护信徒,但其实也就刻意遮掩了该教会或宗派所可能的缺失与不足。

鼓励信徒提升「信仰思辨力」

因此笔者认为,与其创建一个「信仰纯正的AI」,不如善用AI资料的多元性,来提升信徒的思辨能力,借力使力地丰富我们的信仰生活。例如:

1.强调经文解读的多元性:针对某段经文,可鼓励信徒使用AI时要求从不同神学派别(如基要派、灵恩派、福音派与自由派)来提供不同的诠释,并附上优缺点分析。这种多视角并存的读经,能激发信徒对经文更广泛地了解,增强对自身信仰的反思能力。[3]

2.跨出舒适圈的信仰实践:信徒也可以要求AI,将某个经文或神学观点转化成适合不同对象(如:小学生或家庭主妇等)的应用建议[4],更可以藉其丰富的知识,进一步了解社会中少数族群(如:性少数、癌末病人等)的需求,来贴近所关怀对象。这就使AI帮助信徒跨出自己生活的舒适圈,实践道成肉身的信仰。

AI是丰富信仰的工具

AI在信仰领域的应用潜力,无庸置疑!但过度依赖,却必然导致信仰的僵化。要使之成为牧养的助力,关键在于不要高举某个「纯正信仰的AI」,而是利用现有AI的多元性,来启发信徒广阔的对话与深度的反思。这样AI科技才可能成为丰富信仰的桥梁,而不是隔绝信仰的高墙!




【附注举例 请点连结】

[1] 王道维,〈道可道,非神道?――从基督信仰看能言善道的ChatGPT与其对教会的挑战〉: https://blog.udn.com/dawweiwang/178590221

[2] 王道维,〈关于「ChatGPT与基督信仰」常见的问题与回应〉 https://blog.udn.com/dawweiwang/179259856

[3] ChatGPT针对列王纪下4:1-7所提供的不同解读: https://chatgpt.com/share/67839663-2784-8005-8eb8-03dbf76cef38

[4] ChatGPT针对耶稣的「八福」面对不同族群的生活应用: https://chatgpt.com/share/67839971-36f8-8005-9836-45db4535409d


上一则下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