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AI於讀經或信仰問答的挑戰

【作者:王道維網路作家Ⅱ 2025.04.20



圖片提供/123RF


作者為國立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人文社會AI應用與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本文原刊載於2025年3月《航向月刊》「國度觀察鏡」專欄,福音協進會出版。

人工智慧(AI)近年來的急速發展,為基督信仰帶來了新的機會和挑戰。AI工具在文字處理、內容翻譯、課程規劃、海報設計等方面,顯然能夠大幅加速教會行政庶務的流程,並減少同工的負擔。然而,與信仰教育相關的應用,則需要我們更加謹慎面對。

表面看來,這類基於大型語言模型而開發的「信仰問答AI」[1],似乎能幫助信徒或慕道友,更快速了解經文或解答信仰問題。但是「魔鬼藏在細節裡」,從長久的信仰教育來看,我們仍需要審慎思辨,以免AI工具被善意的誤用。

避免強調AI的「信仰純正性」

目前市面上的AI模型用來訓練的資料,已遠遠超過單獨教會或教派所擁有的,在回答初步的信仰問題時已經堪用。但是許多教會牧者,會期待建立一個「信仰純正」的AI,這可能帶來更嚴重的問題[2]。

1.AI易被絕對化:AI的回答,也有可能因為使用者特殊的提示詞而偏離,甚至強化某些偏見。這是因為信仰議題有很強的情境脈絡,「屬靈的答案」往往與使用者的信仰背景密切相關,這與客觀的科學問題不同,因此本來就難以用簡單的方式來強調「純正性」。

2.弱化思辨能力:目前的教會中,多數信徒的信仰仍在「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的階段,容易盲從某些口號。如果開發一款號稱「信仰純正AI」,信徒可能更容易依賴這個快速提供的「答案」,導致對信仰的思辨能力更加弱化。

3.淪為教派工具:最後,資源豐富的教會或宗派可能利用自己的資料來作微調(fine-tune)或檢索增強生成(Retrieval Augmented Generation,RAG),以得到其所謂的「信仰純正AI」,也就排除其他不被接受的信仰傳統。美其名為保護信徒,但其實也就刻意遮掩了該教會或宗派所可能的缺失與不足。

鼓勵信徒提升「信仰思辨力」

因此筆者認為,與其創建一個「信仰純正的AI」,不如善用AI資料的多元性,來提升信徒的思辨能力,借力使力地豐富我們的信仰生活。例如:

1.強調經文解讀的多元性:針對某段經文,可鼓勵信徒使用AI時要求從不同神學派別(如基要派、靈恩派、福音派與自由派)來提供不同的詮釋,並附上優缺點分析。這種多視角並存的讀經,能激發信徒對經文更廣泛地了解,增強對自身信仰的反思能力。[3]

2.跨出舒適圈的信仰實踐:信徒也可以要求AI,將某個經文或神學觀點轉化成適合不同對象(如:小學生或家庭主婦等)的應用建議[4],更可以藉其豐富的知識,進一步了解社會中少數族群(如:性少數、癌末病人等)的需求,來貼近所關懷對象。這就使AI幫助信徒跨出自己生活的舒適圈,實踐道成肉身的信仰。

AI是豐富信仰的工具

AI在信仰領域的應用潛力,無庸置疑!但過度依賴,卻必然導致信仰的僵化。要使之成為牧養的助力,關鍵在於不要高舉某個「純正信仰的AI」,而是利用現有AI的多元性,來啟發信徒廣闊的對話與深度的反思。這樣AI科技才可能成為豐富信仰的橋樑,而不是隔絕信仰的高牆!




【附註舉例 請點連結】

[1] 王道維,〈道可道,非神道?──從基督信仰看能言善道的ChatGPT與其對教會的挑戰〉: https://blog.udn.com/dawweiwang/178590221

[2] 王道維,〈關於「ChatGPT與基督信仰」常見的問題與回應〉 https://blog.udn.com/dawweiwang/179259856

[3] ChatGPT針對列王紀下4:1-7所提供的不同解讀: https://chatgpt.com/share/67839663-2784-8005-8eb8-03dbf76cef38

[4] ChatGPT針對耶穌的「八福」面對不同族群的生活應用: https://chatgpt.com/share/67839971-36f8-8005-9836-45db4535409d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