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S古代基督信仰聖經註釋叢書》和教父們一起開讀書會

【作者:梁耿碩越過急澗山嵐 2023.12.10



特土良,1584年。(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口述:梁耿碩(校園書房出版社主編)

■ 整理撰寫:陳曉玫


想像你在清晨微光中,準備開始一天的靈修。沉思默想之際,竟然有一群來自羅馬、北非、義大利早期教會的牧者們,搬椅子在你旁邊圍圈坐下,你們翻開今天的主題經文,一同閱讀,並且分享關於這個主題經文的心得……這種超越時空甚至語言隔閡,彷彿是電影中超現實的場景,如今竟然能夠成真!

在《ACCS古代基督信仰聖經註釋叢書》出版之前,「與教父一同靈修」,就是許多聖經研究者求之而不可得的夢想,隨著許多歷史資料數位化的技術逐漸普遍,早期文本資料的收集、整理逐漸可能,這樣「夢想成真」的機會也隨之開啟。

1993年,當時年過60歲的神學家托馬斯‧奧登(Thomas Oden)憑藉學術界多年累積的人脈,號召世界各地聖經研究學者,開啟這項「古早味濃縮還原計畫」。他們仔細淘選整理這些源自拉丁文、希臘文等不同語言,從2至8世紀等不同時代,來自早期教父的講稿、書信、經文註釋、論文等內容,按照聖經書卷編纂成冊。

這些早期註釋者包括了第一、二世紀的殉道者游斯丁和羅馬的革利免,到第八、九世紀的比德、尼尼微的以撒、阜丟司和大馬士革的約翰,同時還包括許多亞歷山太傳統的代表人物,如俄利根等人。他們是接續在初代使徒之後,第一批持續將舊約聖經視為預表基督,從「以耶穌基督為中心」的觀點閱讀、詮釋新舊約聖經的學者,也可說是最早期的教牧神學,因此在這套匯集了古代眾多信仰智慧的叢書中,你可以讀到特土良學習如何禱告;聽聽俄利根怎麼講靈魂的毒素;看到奧古斯丁講人心的軟弱;甚或讀到屈梭多模的盼望靈修學。

古代詮釋的新體會

除了在歷史研究的重要性外,這些看似距離我們年代久遠的古代教父對聖經的解讀,對如今的我們也有相當特殊的信仰意義。

香港浸信會神學院教授吳國傑博士在〈古代教父釋經與我何干?〉一文中指出,今日我們持守的正典權威和正統教義,皆非從天而降、瞬間即達,而是經年累月、逐步發展而成。因此,古代教父的釋經對現代基督徒至少有三方面的意義:反映原意、加添亮光和認識源流。

不管身為一位牧師、聖經學者或平信徒,一定會在閱讀或解釋聖經時對特定經文原意產生疑惑。在現代複雜的神學、釋經學原理讓人「霧煞煞」之餘,這些最接近新約成書時期的「教會始祖」,就像是提供原汁原味的解經參考,認識他們對聖經的理解,也有助掌握這些教義與禮儀的真正意義。

歷久彌新的屬靈遺產

除了實際的應用價值之外,這些年代久遠、看似與現代基督徒大相逕庭的教父,其實還帶來了更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從古至今,隨著歷史發展、使用的解經方法不同等原因衍生的解經歧異,並不少見。正如畢德生所說,當現代聖經研讀者「被繁瑣知識壓得喘不過氣,開始渴望真正智慧,」這些古早味獨特的價值和魅力,便被凸顯出來。

《ACCS古代基督信仰聖經註釋叢書》的特色之一,便在於它不僅羅列不同教父的觀點,更同時羅列分歧甚至對立的解經詮釋。這樣的編排,指向一種更開放的聖經閱讀觀點——這些「古早味」並非「正確答案」,而是尊重並呈現不同的聲音,作為寶貴的參考。

除此之外,我們還能藉此從現代釋經所處的紛雜中回望,嘗試從教會歷史理出信仰的脈絡,發現大公教會的先賢的屬靈洞見,看見在當中包含了天主教、基督教、東正教三大基督宗教派別共享的屬靈傳統。

從初代教會到中世紀教父,到16、17世紀宗教改革,再到現代詮釋,這些長久以來支撐著教會、直到近代漸趨沉默的古代解經文字,不斷發出亮光,補充、重構我們的信仰,並且啟發我們關於傳統的深層價值──不是應該被拋棄的舊皮袋,而是應該被理解、吸納並超越的寶藏。





ACCS古代基督信仰聖經註釋叢書&領導力

作者:迪恩.溫特(Dean O.Wenthe)
譯者:任傳龍
出版社:校園書房出版社

本專欄與《校園出版社《書饗》校園雜誌》合作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