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作家Ⅱ》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受難週靈修4月3日■看見耶穌✞祂生在律法之下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十二歲的耶穌在聖殿裡》(The Twelve-Year-Old Jesus in the Temple),卡爾‧布洛赫(Carl Heinrich Bloch)。(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他雖然是兒子,還是因著所受的苦難學會了順從。」(希伯來書五章8節,新譯本)

相較於耶穌其他階段的記載,福音書對於祂的成長歷程少有著墨。祂的降生,除了馬太福音、路加福音有所論述,馬可福音、約翰福音根本未置一詞。祂的童年,也只有路加這位醫生記下約瑟和馬利亞帶耶穌赴耶路撒冷過逾越節,耶穌卻在回程走失這樁紀事。

路加福音的記載,成為卡爾‧布洛赫創作《十二歲的耶穌在聖殿裡》的根據。他描繪約瑟和馬利亞憂心忡忡尋覓走失的耶穌,出乎意料在聖殿找到那十二歲孩子的一幕。首先攫取人視線的是殿門口焦心的父母。馬利亞雙手舉在胸前,似欲呼喚兒子,約瑟扶著妻子的背部,似是安撫。延伸夫妻倆的視線,可見到一身素白的孩童耶穌,臉孔稚氣未脫,行止與頭上的光環卻俱是非比尋常。祂四周圍繞的全是中、老年人,神色肅穆,讓人聯想他們正談論嚴肅的議題。布洛赫筆下描繪的耶穌和福音書記載「一面聽,一面問」略有不同,祂像是主講的拉比,泰然自若對著長輩侃侃而談。而眾人側耳傾聽,稀奇所聞論述出於一位稚童。

為強化耶穌的特殊,布洛赫刻意在殿門口安排一個年歲相仿的男孩,作為孩童耶穌的對照。男孩衣衫不整,坐在階梯上似有敵意地看著約瑟和馬利亞。他面前有一籠鴿子,似乎相比於殿中的談論,眼前籠中的鴿子更為有趣。

籠中的鴿子此一細節,讓人不由得聯想到,多年之後,殿中的孩童耶穌已然成年時,在同一個地方,祂再次以父的事為念,打翻販賣鴿子的攤位,怒斥人群:「經上記著:『我的殿要稱為禱告的殿。』你們竟把它弄成賊窩了。」(馬太福音二十一章13節,新譯本)

路加這段記載介紹耶穌的成長脈絡,讓我們了解這位日後引起宗教領袖忌憚、百姓企盼、平安之城為之震動的猶太人,並非橫空出世。作為人子,祂和尋常人有相同的成長過程。約瑟和馬利亞遵守節期,也顯示耶穌是成長在信仰敬虔的家庭。

耶穌在聖殿的舉止,展現祂對神聖事務的關心。雖然聖經沒有鉅細靡遺的記述,但從人們驚訝祂的聰明這樣的反應,可以得知祂沒有無理取鬧,詢問的是正經問題,回答也言之有物。

相比於馬太所述的耶穌不是要廢掉乃是要完成律法之說(馬太福音五章17節),路加以他的方式說明,耶穌來是要明白律法、符合律法,而非顛覆律法,祂要與使徒異口同聲說祂是「生在律法以下」(加拉太書四章4節)。

另一方面,路加的敘事也形容了耶穌謙卑、順服的特質。人子在眾人面前初露鋒芒,博得眾人讚嘆,若換作我們,大抵便要沾沾自喜。但祂面對父母的質疑,不驕不躁,只是簡短表明祂真正的使命、終極的關懷,接著便隨同父母離開宗教重地耶路撒冷,回到名不見經傳、猶太人輕視的拿撒勒。那之後,祂順從了父母(路加福音二章50-51節),繼續沉潛近二十年,才再次出現在公眾面前。

路加以這些描述勾勒基督的人性,祂不只出生於律法之下,也順服人的倫常,善盡人的本分與責任。雖然聖經沒有詳實報導,但我們可以推測,這段時間的耶穌沒有什麼與眾不同之處,而是安然在神和人面前成長,「智慧和身量,以及神和人對他的喜愛,都不斷增長。」(路加福音二章52節)

論到順服,耶穌在順服父母之先,乃是聲明:「你們不知道我必須在我父的家裡嗎?」(或譯:「以我父的事為念嗎?」)(路加福音二章49節)耶穌對生身父母的回答,貫穿了人子在世上的短暫年歲。

這位拿撒勒人在山上的教訓,無論是禱告、是善舉,都是以天父為中心,如同祂教訓人當完全,如天父一般(馬太福音五章48節)。祂告訴婦人,天父所要的敬拜乃是「靠著聖靈、按著真理」(約翰福音四章23節);祂以比喻向世人們介紹那等候浪子回家心慈的父親(路加福音十五章11-32節)。最重要的,祂面對十架的苦難、父所預備的苦杯時,雖大聲哀哭、流淚禱告,卻不願意隨己心所欲,仍選擇了順從:「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旨意。」(馬太福音二十六章39節)「他雖然是兒子,還是因著所受的苦難學會了順從。」(希伯來書五章8節)祂生在律法之下,順從了律法,成就了律法,至終完成了亙古無人能達成的完全的義,而這樣的義,竟白白加在信祂的人身上。




延伸閱讀:

《神學的故事》(The Story of Christian Theology),奧爾森(Roger E. Olson)作,吳瑞誠、徐成德譯,校園書房出版社。

【延伸閱讀】:
受難週靈修4月8日■看見耶穌✞祂的勝利
受難週靈修│主與我同行荊棘路DAY 2 ✞ 竟找不著什麼!
受難週靈修4月2日■看見耶穌✞祂是應許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