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提供/123RF
有一些學生我幾乎會定期跟他們聚會,一起回顧這陣子做了什麼重要事情,檢討箇中的利弊得失,進而把這些經驗中的「好元素」找出來,希望可以成為我們接下來調整自己的重要參考。
過程中,不少學生都很認真地帶著筆記本,拼命抄寫聚會中我拋出的問題,或記下共同討論的「好元素」。這代表學生超級認真的學習態度,是好事!但一段時間後我也察覺到,很多東西在聚會中已反覆出現卻沒進度,似乎「文字」並沒有進入「行動」階段,以致於很難有更進一步的「生活案例」讓我們反思改善。
於是我詢問他們,有沒有發現我聚會中很少「抄筆記」?不是我不珍惜聚會中得到的「好元素」,而是我習慣先用自己真實的生活經驗理解、反思、整合這些「好元素」,之後再將這個融合自己經驗和聚會中「好元素」的心得,寫在臉書或其他簿子上。換言之,我記下的不是「客觀的文字」,而是「主觀生命經驗」,這也是我臉書經常會出現各種閱讀和生活分享的來源。
其實不僅在小聚會裡如此,我也發現不少課堂的學生或聽演講的聽眾也有類似的狀況,大家可能會認真地記下比較確定的文字或觀點,但對於當下交流所引發的情緒、疑問,或是如何用這些寶貴的知識進一步反思與規劃自己的學習或工作的未來,卻少有延伸性的統整行動。
於是我開始鼓勵大家不要記錄簡報檔上有的文字,所有看得見的東西我都樂意分享。我希望大家可以用自己「當前正面對的生活困境」為脈絡,去理解、反思並記錄下課堂上或演講時較能觸動自己情緒的觀點,甚至想想可以採取什麼具體行動來改善它。我相信,所有能引發我們共鳴的電影、音樂或演講,應該都是建立「拿自己真實經驗」去理解、反思與行動之上!
聽到這裡,可能又有朋友會跟我說:「覺得自己還沒有準備好,所以沒辦法採取具體行動去倡議某種生活方式或價值理想」。對於這樣的回應,我通常會回覆他們說:「如果我們想倡議某種生活方式或價值理想,不僅得先認同它們,在自己的生活裡實踐它們,還得感受到它們最真實的美好。」
因為,很少人會單純單靠聽了我們敘說的生活方式或價值理想「有理」,就採取行動改變;想要改變的人,通常是看到我們正努力實踐著某種生活方式與價值理想,並且樂在其中,才會被我們堅持的熱情或喜悅的情緒所感染。如果我們真心覺得自己堅持的生活方式與價值理想是美好的,也就不會太在意身旁人的冷嘲熱諷,因為我們真的知道它們「好在哪裡」。所以最好的「倡議」,就是自己「正努力實踐它們的生命」!
◎ about 徐敏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