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存在的理由

【作者:徐敏雄自我與社會的對話 2018.12.23



圖片提供/123RF

某一天下午我跟學生聊了一下甚麼叫做「想像力」?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想像力?以及為何某些人沒有想像力?

我們發現,「想像力」通常會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把一堆不可能的人事物湊在一起,或是讓它們竟然發生了,也就是所謂的「白日夢」。通常尚未深度社會化的孩童,或不被社會賞罰機制控制的獨行者,會展現出充分的「想像力」。

相較之下,「務實派」的人看待一件事,習慣直接進入當下時間和空間規範的「不可行性」。他們很難把一堆看似不可能的人事物湊在一起,更不可能讓它們發生,所以他們很少做「白日夢」。通常已經被成功社會化的成年人,或能從社會規範中取得優勢的成功者,會展現出「務實派」的特質。

所以,要知道自己是否具有「想像力」還是「務實派」的方法,就是給自己派一個任務,看自己多數想到的是「各種跨時空的美好」,還是「各種當前限制的困難」。當然,單有想像力而缺乏務實的規劃能力,無法成事;但如果只能務實地評量可行性而缺乏想像力,人生就無法產生令人期待的盼望與行動力。

也因為這樣,教育哲學家A. N. Whitehead說法:大學存在的理由是聯合青年人和老年人,一同對知識做出富於想像的思考,以此來維持知識和生活的熱情與連結性。不能做到這一點,大學就沒有理由存在下去!世界的悲劇就在於,那些想像力豐富的人經驗不足,至於那些經驗豐富的人又缺乏想像力;所以,大學的任務是要把想像力和經驗融為一體。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大學必須允許師生們「犯錯」,這樣才能鼓勵師生們勇敢地面對他們所處時代的混亂狀態,並且透過想像力提出可能的因應策略。

必須特別注意的是,這裡所談的「想像力」不可能一勞永逸地獲得,然後無限期地存放在冰盒裡;因為所有的知識和想像力,都是一種發展中的動態生活方式,而不是一件靜態的「商品」。

Whitehead還指出:一些極富才華的老師,通常不是那些很會發表學術論文的人,因為他們的創造性主要展現在與學生互動的過程中,他們所發揮的影響力更真實、更大!這個時代最大的錯誤,就是單靠學術論文的多寡來評價大學老師的價值。

參考資料:

劉慧珍、吳志功、朱旭東(譯)(1994)。教育的目的,A. N. Whitehead(著)。台北市:桂冠。

◎ about 徐敏雄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