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納真實的自己才是整全人生

【作者:徐敏雄自我與社會的對話 2022.05.22



圖片提供/123RF


我很喜愛的教育哲學家帕克‧巴默爾(P. Palmer)在接近八十歲的時候寫下《歲月的恩典:擁抱美好的老年時光》這本書,他發現要成為一個「整全」的人,唯一方法就是用愛心的手,擁抱自己所知道的一切,承認自己和所有人一樣既自私又慷慨、既惡毒又憐憫、既膽怯又勇敢、既奸詐又可靠。

因為人生的「整全」,必須是我們勇敢地走入自己每段人生經驗,清晰地指認自己面對各種衝擊掙扎時所產生的真實想法和情緒;而不是為了保有「完美」的自尊和安全感,在虛假的真空狀態下創造「自己缺席」的自我認同。對Palmer而言:「整全的人生是目標,但整全並不代表完美。擁有破碎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才是真正的整全」

為了說明這個道理,Palmer以自己很喜愛的一條森林步道為例分享到,在暴風雨和大火降臨前,他經常享受著整條步道充滿可愛小動物的活力和靜謐;但歷經無情天災摧殘後,Palmer有一段時間再也不敢踏上那條步道,因為原有的美景已面目全非。

直到20年後,Palmer終於鼓起勇氣重進入這片森林,當下他赫然發現原本被風雨大火蹂躪的空白,早已被更豐沛的新生命填滿!!眼下的森林陽光灑落滿地,覆盆子、藍苺、紫苑花等過去沒有的植物如雨後春筍般遍地蔓延。

就在這個時刻,沉浸在新生命中的Palmer終於體悟到:一般人特別喜愛的「寧靜」、「單純」或「無暇」,並非包含每一個人類在內的大自然真實樣貌,而且面對各種天災的無情肆虐,每個人與大自然也總是擁有豐沛的恢復力,重新協調出自己的完整性和和諧性。

只是重生後的新景象,已不如過往我們習慣的樣子;但是過去那些僵化的生活框架,讓我們感受到各類衝擊所帶來改變的恐懼,而不是重生後的新生命有什麼混亂。

於是,Palmer體悟到人生有兩種「心碎」:第一種人的心非常剛硬,所以當他們遇到各種苦難衝擊時,整個心就像被撕成碎片般痛苦悲戚,他們總想著怎樣找回苦過去的「完美」。另一種人的心相當柔軟,所以當苦難降臨時,他們的心因此被更大幅地打開、鍛鍊,以致可以容納更多元的「整全」。

更詳細地說,在Palmer看來人的「心」就像腦子和肌肉一樣,需要經過壓力的磨練才能變得靈巧、柔韌、有力,進而有智慧將生命中的苦難轉化成正向的力量。反之,缺乏考驗的「心」就會像長期荒廢的腦子或沒有運動過的僵化肌肉一樣,成為一塊「死肉」。

當我們能大聲地宣告:「我就是這樣同時具有光明和陰暗的一個人!」我們就是邁向發展心理學家E. Erikson所說的「自我統整」;反之,如果我們不能承認多樣的自己,甚至用愛一點一滴轉化那些可能造成傷害的自己,我們就等於是把陰暗面中豐富的創造力永遠囚禁在狹小的監獄裡。




參考資料:

Palmer, P. J.(2021)。《歲月的恩典:擁抱美好的老年時光》((On the Brink of Everything: Grace, Gravity, and Getting Old)),陳世佳、林允箴(譯)。台北市:心理。

◎ about 徐敏雄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