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書信和猶大書中的盼望

【作者:大衛·赫默(David Helm)神學 2023.04.23



圖片提供/123RF


從教會成立開始,基督徒就面臨著各樣的困難。基督徒的生活是很艱難的,既要面對罪惡生命中固有的誘惑和痛苦,也要面對假教師帶來的挑戰。然而,彼得書信和猶大書大大激勵著我們。彼得的第一封信向我們展示了真正的恩典的含義,真恩典神秘地結合了眼前的苦難和未來的榮耀。彼得的第二封書信敦促我們要堅立在我們對上帝的認識之上,這知識源於我們與上帝的關係。猶大書鼓勵我們要無所畏懼地為信仰爭戰。

彼得前書

彼得在彼得前書的最後幾節揭露了書信的主題——真正的恩典。這個主題是在兩個重要的思想相互影響之下產生的,即耶穌基督再來時要顯現的榮耀,以及今生在罪惡世界中的困難。

彼得在書信的一開始就提到,我們作為信徒將來會承受產業並被高舉。他的結論是,因為基督受了苦,後來又得了榮耀(彼前一11),所以我們當將盼望放在基督將要顯現的恩典上(一13;二12;四13;五1、4、10)。然而,那應許的恩典,只有在歷盡當前的苦難之後才會出現。不僅在聖子身上是這樣,所有在祂裡面的人也是如此。彼得在書信結尾處也同時提到了這些主題:「那賜諸般恩典的神曾在基督裡召你們,得享祂永遠的榮耀,等你們暫受苦難之後,必要親自成全你們,堅固你們,賜力量給你們。」(五10)若要高升,必先降卑。復興總是在經歷考驗之後。這就是「神的真恩典」,而我們要在其中站穩腳跟(五12)。

對於基督徒來說,同時活出兩個看似不相容的真理一直都很困難。這兩個真理,就是在基督裡承受被提升的地位和現今在地上的苦難。我們會發現,同時接受上帝的美好計畫與今生的苦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上帝允許我們現在受苦,無論是為了信心的益處(正如世界各地許多基督徒的確正在受苦),還是僅僅為了人的軟弱(永遠無法擺脫痛苦和死亡的毒鈎),我們會疑惑,祂對我們的計畫是否真的是好的。

但彼得書信中第一句話就非常謹慎地表明,「照父神的先見」,我們的苦難一直都在上帝榮耀的計畫中(一2)。在接下來的經文中我們看到,永恆的基業是建立在當前的試煉和過去的榮耀之上的(第3-12節)。

如果真是這樣,我們該怎麼做?從第15節開始,彼得這樣回答「這要看基督徒的行為」。本節中的「行為(所行的事,conduct)」一詞在新約中共用了21次,其中彼得書信就用了10次(彼前一15、17、18;二12;三1、2、16;彼後二7、18;三11)。對於基督徒的行為,彼得給出的指導策略根植於充滿盼望,並將重點集中在幾個想法之上:成聖(或成為聖潔,一13-21);對他人的愛要真誠,無論教會內外(一22-二12);面對不管是公義或不公義的領袖都要順服,從中表明基督耶穌的犧牲;甘願受苦(二13-4:6);在上帝的家中以謙卑和愛服事(四7-五11)。

在整個過程中,彼得以基督克服了包括死亡和罪這樣非凡的試煉為例來鼓勵我們。而他的結論也很簡單,上帝用了一組奧妙的對比,也就是基督的死亡、復活和升天,來確立我們的救恩。祂賜下身分,並在今日呼召我們,確保我們能承受將來的基業。這種對比,就是苦難與榮耀神秘的結合,才是真正的恩典。

彼得後書

在第二封信中,彼得教導我們認識上帝這個主題。彼得敦促我們,認識上帝不僅是知識層面上,也要與上帝建立親密的關係。他鼓勵我們唯有與上帝建立關係,才能立定在上帝的知識當中。彼得先是說:「願恩惠、平安,因你們認識神和我們主耶穌,多多地加給你們」(彼後一2)。最後說「你們卻要在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和知識上有長進」(三18)。彼得重複的表述表明他認識基督,所以才可以將確據建立在關於基督的知識裡、建立在上帝在耶穌裡賜給我們的恩典之上。

這樣的知識將整封信連結起來。「知識」一詞或動詞「知道」的某種型態出現在彼得後書一章3、5、6、8、12、14、16節,二章20、21節,和三章18節(也參考一章20節的「該知道」;三1-3、17)。這是一種特殊的知識,有聖經或使徒的淵源(一16;二1;三2),並涉及耶穌基督的第二次降臨(三1-4、12)。彼得以舊約和使徒的見證為基礎,敦促我們當記得救主的再臨。若我們忘記了這一點,沒有活在「祂即將歸回」的知識中,就會像那些只為今生而活的人,被感官和貪婪左右,並且譏笑信徒。這也正是彼得在第二章中所提到的。

擁有這種知識能帶來什麼結果呢?彼得希望我們在信仰中扎根或得到建造(彼後一12;彼前五10)。事實上,這是彼得要與上帝建立親密關係的目標,因為彼得後書所用的語言和目標,喚起了他生命中一段舉足輕重卻又痛苦異常的記憶。他所用的詞彙是關於跌倒和堅立。

在耶穌被捕的那一夜,耶穌說:「今夜,你們為我的緣故都要跌倒。因為經上記著說:我要擊打牧人,羊就分散了。」(太二十六31)聽到這些話,彼得回答:「眾人雖然為你的緣故跌倒,我卻永不跌倒......我就是必須和你同死,也總不能不認你。」(第33-35節)然而,彼得還是跌倒了。他跌倒了一次,又跌倒了第兩次,第三次,他以一種非常屈辱的方式倒在大祭司院子裡的一個僕人腳下。當彼得寫這封信的時候,他所用的表述彷彿回到了那一晚。他寫道:「所以弟兄們,應當更加殷勤,使你們所蒙的恩召和揀選堅定不移。你們若行這幾樣,就永不失腳。」(彼後一10)

也正是在彼得跌倒的那一晚,耶穌用話語來堅立他對他說:「西門!西門!撒但想要得著你們,好篩你們像篩麥子一樣;但我已經為你祈求,叫你不至於失了信心。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路二十二31-32)「堅固」這個詞,同樣用在彼得後書一章12節中:「你們雖然曉得這些事,並且在你們已有的真道上堅固,我卻要將這些事常常提醒你們。」換句話說,彼得按照他身為使徒的使命,在這封信中給了我們最大的盼望,就是我們會因認識耶穌基督而得到堅固。

猶大書

猶大書鼓勵我們,基督徒要為信仰而奮鬥。猶大書的主題經文在第3節,猶大呼召我們要奮鬥,這是因為他相信,敵人們正在挑戰基督教信仰(敵人即是第4、8、10、12、16、19節中的「有些人」)。整封信的結構源於這兩個想法。猶大在第3節呼籲信徒要為信仰爭辯,並在第17-23節對此作出解釋。他在第4節中總結了基督教面臨的挑戰,並在第5-16節中提出辯護。

首先,在17-23節中我們看到,為信仰爭辯的方法與以下幾方面有關:基督徒必須遵循上帝的呼召,特別是我們必須記念使徒的話語(17-19節),以及「在神的愛中保守自己」(20-21節);基督徒當委身,「要在至聖的真道上造就自己,在聖靈裡禱告」(20節),以及「仰望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憐憫,直到永生」(21節);「有些人存疑心,你們要憐憫他們」,我們生命的行為要這樣為人所知(22節)。我們要將人從地獄之火中拯救出來,並對他們施以憐憫,甚至是那些不悔改的人(23節)。

猶大書表明,上帝要求我們這樣為真道爭辯,是因為有些人在挑戰信仰(4節)。因此,在第5-10節中,猶大選擇了三個歷史事件(曠野中百姓的悖逆、天使追求自由自主,和某些古城中不道德的行為)來幫助讀者理解。即使一直會有信仰的挑戰,上帝總是叫他們面對神聖的審判。

在第11-16節中,猶大緊接著列舉了三個舊約的人物,他們挑戰信仰,卻為自己招致審判(該隱、巴蘭和可拉)。 猶大叫我們為信仰爭戰,他這麼做是因為他知道,在基督耶穌裡,我們可以爭戰而不必害怕跌倒。他以一首美麗的讚美詩作總結,向我們傳達了這一點:「那能保守你們不失腳、叫你們無瑕無疵、歡歡喜喜站在他榮耀之前的我們的救主——獨一的神,願榮耀、威嚴、能力、權柄,因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歸與祂,從萬古以前並現今,直到永永遠遠。阿們!」(24-25節)




編者註:這是《桌邊談》雜誌:新約書信系列的第四篇。

大衛·赫默(David Helm)牧師是芝加哥聖三一教會(Holy Trinity Church)的牧師。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