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平信徒有閱讀聖經的權利

【作者:彭彥華神學 2021.12.12



圖片提供/123RF


在談清教徒的聖經觀之前,我們必須先稍微了解當時的背景。在宗教改革運動之前,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權利閱讀聖經,當時的標準譯本是拉丁文譯本,幾乎只有天主教的神職人員才看得懂。

不但如此,也只有天主教會或神職人員才有權解釋聖經,個人私自解釋聖經是遭到禁止的。因此,我們在談到清教徒的聖經觀時,大家可能會覺得這些觀點對現代基督徒來說沒什麼特別,但在當時實際上是一項革命性和突破性的發展。

當時的天主教認為,神職人員才有權閱讀聖經,平信徒只要乖乖聽神職人員講解聖經就可以了,但宗教改革家和清教徒不這麼認為,他們認為:每位基督徒都應該有權利,用自己的母語來閱讀並解釋聖經。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清教徒要做的第一件事,自然就是把聖經翻譯成大家都看得懂的譯本,而不是只有少數受過訓練的人才能看懂的拉丁文譯本。當時有位天主教的學者名叫伊拉斯姆(Erasmus),他曾說過希望農夫和紡織工人能在工作當中背誦一些聖經經文。但清教徒威廉‧丁道爾(William Tyndale)的志向更加偉大,他曾對天主教的修士說:「如果上帝保守我的性命,那麼用不了幾年,我會讓一個種田的男孩比你更懂聖經。」

丁道爾是一位堅定的改教家,也是精通七種語言的語言天才。在當時的英格蘭,天主教不允許人將聖經翻譯成英文,因此丁道爾在1524年前往歐洲大陸,開始新約聖經的翻譯工作。兩年之後,第一版的英文新約聖經出版,但受到天主教掌權者的強烈攻擊和抵制,後來丁道爾開始翻譯舊約聖經,尚未完成就被人帶到火刑柱上燒死了。然而,後來在神的護理之下,對清教徒不友善的英國國王詹姆士一世,竟然推動了英文聖經翻譯的工作,並在1611年出版了有名的英皇欽定本聖經(KJV)。

這是清教徒當時的一些背景,由於平信徒當時要閱讀聖經是非常困難的事,因此他們比任何人都明白什麼叫作渴慕聖道,他們如飢似渴地要得到上帝話語的餵養。柯頓‧馬瑟(Cotton Mather)說:「你們不要放任一日平淡地過去,而沒有讀該讀的經文,並要用這段經文進行默想和禱告。」許多清教徒開始在深夜祕密舉行讀經聚會,以避開英國國教官員的攪擾。

聖經翻譯最重要的成果,就是結束天主教神職人員對聖經知識的壟斷。平信徒不再像是二等公民,只能透過神職人員的口,才能聽到上帝的話語,而是自己也有權利閱讀聖經,甚至可以比一些神職人員更加明白聖經。在當時的英國國教裡,曾經有位主教做過一個調查,他發現在311位左右的神職人員裡,有171位不能背誦十誡,33位不知道十誡出自聖經何處,30位不知道主禱文出自聖經何處,10位不會背主禱文。如果神職人員都是如此,更不用說平信徒對聖經有多少認識了。

但平信徒獲得讀經的權利後,許多人身上結出了美好的果子。有一位名叫羅伯‧帕斯菲德的文盲僕人,人們說他是「完全沒學識的人,既無法閱讀一個句子,也寫不出一句話」,但他「對聖經歷史和內容瞭若指掌,以致當人問他某句話出自聖經何處時,他可以毫不費力地指出在聖經哪卷書和哪一章找到這句話。」




參考資料: 《入世的清教徒》(Worldly Saints:The Puritans As They Really Were),利蘭‧萊肯(Leland Ryken),群言出版社。

台語版請按這裡




你還可以讀這些:

唯獨聖經是終極的權威

如何明白聖經?

了解聖經背景及合一性

聖經是神的話語,也極具文學性

聖經是一本活的書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