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为了什么》之三,谈书籍《在天堂遇见的五个人》下

【作者:张吴国仪戏语心乡 2005.09.25


 梅艳芳的遗言被引为经典:『珍惜眼前人』,说易行难,如何珍惜?如果自己的生存意义也弄不清楚,连自己也不懂珍惜的人,如何懂得珍惜他人?


爱恨交缠

  第三个人是『露比游乐场』的女主人露比,她的丈夫为爱她而倾尽财力去建『露比游乐场』。曾重建后的游乐场,造就了许多家庭的存活,当中有不少引起了恩怨情仇的故事:

艾迪以父亲的不可理喻,无情无义,甚至心底对父亲鄙视;觉得他一无是处,令他也受累。露比在地上画了一个圈,圈中的父亲不顾性命跳进水里去救一个差点污辱自己的妻子的朋友。

  『你父亲本想追杀他,但他下不了手,因为他知道米基不是坏人。只因为他丢了职失意下醉酒,失去了判断力能力。』露比说。

  『甚么朋友?…我会让他醉醺醺淹死…』艾迪满是怨恨。

『当初你父亲找不到工作,是米基求码头老板并作担保。你出生后,也是米基把仅有的钱借给你父母,你才被养活下来。你父亲很看重这交情,他救了他。但自己没了气力,在海边躺上好几个小时才撑着回家。之后肺炎,不久就死了。』露比说。

  『因为米基而死?』

  『因为忠诚而死。……境界更高的忠诚,使人至死不渝,是人与人对彼此的忠诚。…他死前曾仆倒窗前弯身越过窗台,微弱的力气拚力叫着你和你母亲的名字……那一刻,他似乎发泄了全部的情感,全部的愧疚与遗憾。』

他望向父亲,『爸,以前我很气你,也很恨你,现在我明白事情的经过了。现在我愿让这一切都过去,好吗?好不好?我们能不能让这一切都过去?你听见了没有?』艾迪大声叫喊!

  他对父亲的憎怨释放了!

  你可能对父母亲有解不开的心结,但愤怒是一种苦毒,侵噬你,是伤己伤人;憎恨人的人生不只是白活,更对未来失去方向。

爱没终点

  这第四个人,就是他深爱的妻子玛格丽特,此生唯一挚爱。同甘共苦,却很快就走了。终于在天堂相见:『你觉得我太早离开你;你在生我的气?……』玛格丽特问。

   『我有生你的气,你真的太早走了。……你死的时才四十七岁…我失去了我这一辈子唯一爱过的女人。』艾迪低声说。

   『艾迪啊,你没有失去我!失去的爱仍是爱,只不过形式不一样罢了。你看不见我的笑容,不能为我端上三餐,不能拨弄我的头发,不能拥着我在舞池里转。可是,随着这些感受退去,会有另一种感觉渐浓,那是记忆;记忆变成你的伴侣,你灌溉它,拥有!……』

『当所爱的人离开了我们,但我们可以在接下来的日子哩,咀嚼曾有的回忆……』

  『人生总会结束,爱,没有终点。』玛格丽特平静地说。

  真的,生命总会结束,但爱没有终点,所爱的人总有一日离开我们,这是无可避免的,只要彼此间曾经有真挚深厚的爱,就有可回忆的、可思念的、可等待的,就可以使你在接下来的日子,细味那回忆的美好,那甘甜永存心底。

为死而生

  艾迪见到第五个人塔拉,只五六岁的小女孩。她微笑着开心拍着手,走向艾廸,说出自己的名字。

  『塔拉………你把我烧死了。』塔拉说

  『你说甚么?……你为甚么会在这里,为甚么在天堂呢?』

  『你把我烧死了。你害我好痛。母亲叫我躲在粮仓里……』

  『当时你在菲律宾…那个人影…在那间小屋里…』艾廸呜咽哭起来,心底在嚎叫。

  『我杀了你…我杀了你。原谅我…原谅我吧!上帝…我到底做了甚么?…我到底做了甚么?』

  眼见焦黑的肩膊与伤疤斑驳的皮肤,只有一只眼睛,光秃的头布满了坚硬的疙瘩。塔拉死于自己手上的罪恶。艾迪惊恐、内疚占据了心胸;她的微笑让他崩溃。他把头埋进手心,想到自己受伤后所吃的苦,想到自己因为失去了一切的怨怒,想起上尉付出的生命,想到烧毁最后一间粮仓所看到的人影…。艾廸哭了又哭,哭到眼泪流尽,哭到抽搐不停。

  『我一辈子没有尽心尽力,我一文不值,一事无成,我自己根本不应该活着。』艾迪难过的说。

  『不是的,你救了那小女孩,你保护了她的安全。』塔拉对他说。

  艾迪并没有白活的,因为他终于救了那个小女孩。

惜取眼前

  你回顾过往的岁月,不妨稍作停顿;问问自己,我得了甚么?又失了甚么?也许在工作上或在感情上,你遭受到挫折或痛苦,让你觉得人生没意义;你觉得全世界都背弃你;你试闭上眼睛回忆一下,所有与你有关的人,你是如何给他们影响?有一天你到了天堂,你会遇见那五个人?

  人活着不只为了自己,也为了别人。你回想,你曾经在某时某地有人对你难以忘怀?或是某事件使你对他充满感激?这些记忆会让你重新看自己、看世情。每个生命在互相碰触才产生改变而得以整全,所以一个人的存在与死亡,绝不是自己的事,有些人遇到挫折,就觉得全世界都背弃自己,而不想活。但有多少人曾为你付出为你牺牲?所以,没有人可以任意对待自己的生命,否则你如何面对那些为我们付出或牺牲的人?

  人生不是一趟孤独的旅行,每个人的生命里一直都有别人的生命,一个看来跟你毫不相关的人,却可能是为你而死的人,也可能在等你为他带来意义与影响。所以每个人都应该认真的活着,尽自己的全力让生命更美好!当你付出自己时,你才真正的活着,当然世界不会因为少了一个你而停止,但是因为少了一个你而改变,你是重要的!

结语

  艾迪,你真令我羡慕!我跟着你在天堂走了一遭;跟着你思考人存在的价值。或许我比你幸运,因为我还有今天,可以去想想如何活得更有意义。我也期待未来我在天堂会遇见的那五个人。天堂是怎么样的?我可不想管它呢!我最渴望是见到爸爸,只想跟他说:『老豆,我很好呀,你好吗?』  

  信仰告诉我们,今生只是生命的一种形态,人只是过客。肉身的死亡不是生命的结束,因为我们的主耶稣已在十字架上胜过了死亡并且衪已复活,衪为我们将来的生命预备了地方。你所付出的绝对不白费。我们能活着,也许是因为有另一个人为我死去,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所以即使只是一件我们认为无关紧要、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也许就是有人正等着成为他们意义哩。

注1:贝克尔(Ernest Becker)写的《拒斥死亡》(The Denial of Death)

注2「六度分隔」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理论;1967年,耶鲁大学的社会学家Stanley Milgram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着名的[六度分隔] 理论(Six Degree of Separation):世界上两个完全不认识的人之间,只隔了六级分离关系。2002年,哥伦比亚大学的Peter Sheridon Dodds等人利用互联网再度精确地验证了Milgram的理论。他们招募了166个国家6万多人来进行研究。参与者被指派要把一封邮件寄到十八个目标之中的一个人的电子邮箱。这十八个目标与参与者毫无关系,他们可能是美国教授,澳洲的警察,或挪威的兽医。参与者首先将电子邮件寄给一个最可能接近目标的朋友,然后这个朋友再将电子邮件转寄给他的最可能接近目标的朋友,以此类推,直到最后到达目标爲止。这个实验得出了两个互不相识的人之间的关系链的长度中值爲六人的结论。可参考Dr.Mark Buchanan所着的《NEXUS》,中文译为《连结》。

about 【戏语心乡】专栏主要写手:张吴国仪


上一则下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