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歌―为现代人写的一卷书

【作者:莱特出版人的针孔照相机 2018.04.08




哀歌是一卷为现代人写的书。

当普世苦难的浪潮,轻而易举就威胁着,要席卷我们架设的任何堤防时,圣经还有哪一卷书,比哀歌更能帮助我们揣摩最恐怖的苦难形貌呢?只是,又有哪一卷书,曾经比哀歌更受到忽视?基督教会似乎根本忘了还有这卷书存在,几乎不读,也几乎不传讲。惟一(而且限于某个年代)与这卷书有关联的,大概只剩一些信徒在唱齐休姆(Thomas Chisholm)的圣诗〈祢信实何广大〉;而且,即使唱了,也少有人知道,诗歌中的一个小句,是取材自哀歌三章23节。

圣经信息系列--耶利米哀歌这般忽视哀歌,真是莫大的损失,其理有三。第一,本卷书曾以十分尖锐的笔锋,要存记那些人受苦的痕迹,我们却对他们的声音不闻不问。它奋力呐喊,要告诉我们,公元前五八八年至五八七年,耶路撒冷被围、被毁,百姓蒙受的痛苦,以及随之而来的屠杀和被掳的惨况。对这样的声音充耳不闻,就好像取一块布,将那些纪念死于战乱中的人名纪念碑,以及他们的家庭所蒙受的苦难,统统遮蔽起来一样。人类受苦的恐怖,有部分即将如过眼云烟,被全然忘却,沦为无名无氏,更湮灭于人类残暴所留下的、随着岁月而消逝的碎片遗骸中。哀歌要「召唤我们前来缅怀」这些事实;我们这些真实存活的人,长期面对这样的事实,就是要来见证它,留意聆听他们的声音。

第二,这样的忽视,剥夺了当代教会使用哀痛语言的机会—这种蒙神所赐的语言词汇,是有它的道理的。当然,哀歌不只限于本卷内容,还有许多哀痛的诗篇(在诗篇整卷中,占最大篇幅的,其实是哀歌形式的诗。而值得注意的是,「诗篇」这个字,在希伯来语中,意思还是「赞美集」呢)。我们在耶利米和约伯身上,看他们如何与神、与人摔跤时,都可找到最原始的哀歌素材。当主耶稣在十字架上时,我们从他的双唇也读到哀歌,吐露着他极端强烈的痛苦,如诗篇二十二篇毫不保留的倾吐。

第三,若从来不读哀歌,会平白漏失掉接受挑战的机会,以及辩证经文中重要而发人深省的神学议题。要忍受这种至极的痛苦,与我们从圣经中一直学到、也经历到的信仰:永活之神是充满怜爱,全然美善的,这两者该如何协调呢?而且,即使说,这卷书的苦难例子都被认定是:经过许多世纪,藉着摩西和众先知的警告,因以色列百姓屡劝不听而派出审判的代理人,那么,神利用以色列的仇敌,所带来的那些血流成河的野蛮和罪无可赦的邪恶,难道不算过分吗?而且,倘若一直让混乱、死亡和毁坏逼近这地,难道,信仰的核心价值还保得住吗?—这核心就是指:立约之神雅巍的信实和怜悯,它乃是以色列民的信仰核心。当然保得住,也的确保住了—而且就在本卷书的正中央(三21∼24)。只不过,环绕着这个盼望的,却是从卷首到末了,遍布着连绵不断的苦难。因此,我们不得不把过去所认识有关神属性的教义匣取下来,扔进这个沉沦世界所经历的悲惨熔炉中,要看见它再以精金之姿出现。因为,读这卷书的基督徒,不能把它与圣经的其他经卷分离—我们在其他经卷中会看到,神曾以他儿子耶稣基督的身分,把自己放入这样的熔炉中。在哀歌里,我们会听见一个酷似耶稣的声音,就好像从十字架上发出,回响着深沉的苦难,但也依傍着父神的信实。

可是,你何时听见现代基督徒在崇拜时,吟诵过像圣经中这样的哀痛言语呢?或许这问题本身已泄露出我要说的,是在条件优渥的西方教会;而爆发力十足的哀叹言语,当然只会发自另一个世界,像非洲奴隶或叙利亚难民所经受的、极度难捱又永无宁日的痛苦。他们才懂什么叫作被仇敌追杀、国破家亡、无依无靠、葬送性命、家当全毁的景况。他们才懂什么叫作向神哭号、抗议、求饶。哀歌在向他们说话,也是为他们发声。可是,当我们意识到这是一个地球村,我们比以往更能懂世人所流的眼泪时,我们岂不是也都蒙了召唤,要与哀哭的人同哭,要与他一同向神发出悲叹的言语?还是,我们只想加入那群过路人的行列,袖手旁观,挤不出半点安慰之言呢(一12、16~17)?

-摘自《圣经信息系列:耶利米哀歌》引言

●欢迎参观《哈啦读书心得》哈屁股与阿祥的部落格

about 【出版人的针孔照相机】专栏主要写手:应仁祥


上一则下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