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个星期,我曾经从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常听到(甚至发出)的抱怨,讨论了「公平」和「平等」的问题。许多人或许会认为:别人犯错没有遭受惩罚,所以自己犯错也不应受到惩罚;倘若自己以非法的手段去打击非法,自己就具有正当性。这种心态换个角度来说就是:如果身旁的人可以用违法的手段牟取利益而不必遭受惩罚,自己中规中矩的行为就显得愚昧,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奉公守法的人将失去牟利的契机。
同样地在这种「投机心态」下,人们往往也会在信仰上埋怨上帝「不公平」,因为世上许多人作奸犯科却没有得到惩罚,一些平时奉公守法,甚至乐善好施的人却经常遭遇不测,或无法如同奸商一般飞黄腾达。于是他们心里想着:年轻时就认罪悔改和年老时认罪悔改,结果都还不是都一样,但是如果我现在就接受基督信仰,许多悔改前可以得到「世俗利益」或可以做的事情就不能继续做了;与其这样,倒不如现在继续保持以前的生活习惯,到死前再认罪悔改就好。这样一来,不但可以保有世俗生活方式的「好处」,同时又可以得到上帝的「救赎」,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对于这种生活和信仰心态,耶稣曾以「葡萄园」的故事提出他的看法:「有一个葡萄园主清早出去,雇工人到他的葡萄园工作。他约定照常例每天给他们一块银币,然后打发他们到葡萄园工作。上午九点钟左右,他再到市场去,看见有些人站在那里,无所事事,就对他们说:『你们也进葡萄园工作吧,我会给你们公道的工资。』他们就去了。后来,中午十二点钟和下午三点钟,他又出去,照样雇了一些工人。下午将近五点钟,他又到市上去,看见还有些人站在那里,就问他们:『为甚么整天站在这里无所事事呢?』他们回答:『因为没有人雇用我们。』他就对他们说:『那么,你们也进葡萄园工作吧。』傍晚的时候,园主对领班说:『把工人都叫来,分发工资给他们,从最后进来的先付,到首先进来的付完为止。』那些五点钟才来工作的,每个人领了一块银币。轮到那些最早来工作的人来领工资,他们以为一定会多得些,可是每一个人也只领到一块银币。他们领到之后,就埋怨主人:『这些最后进来的人只做了一小时的工,我们却整天在烈日下劳作,而你付给他们的竟跟付给我们的一样!』园主回答他们当中的一个人:『朋友,我并没有占你便宜。你不是同意每天一块银币的工资吗?拿你的钱回家去吧!我要给那最后进来的跟给你的一样,难道我无权使用自己的钱吗?为了我待人慷慨,你就嫉妒吗?」(马太福音第一章:1-15)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的「公平」存在于主人和工人之间,所谓的「公平」就是劳雇双方依照彼此的约定,做了工作、领取薪资。至于「平等」,其实并不是主人的责任,也不是他承诺要给予工人的,所以虽然有人做的工多、有人做的少,但却都得到相同的工资。换言之,在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的是「公平」而非「平等」。
在现实生活里,当我们想要抱怨上帝「不公平」:为何给某些人比较多的恩赐?为非作歹的恶人为何至今迟迟没有受到惩罚?其实我们在抱怨的不是「公平」,而是「平等」的问题。然而,上帝本来就不是一个绝对的平等主义者,单从世上的万事万物中没有那两个是完全一样的事实来看,我们就可以清楚地明白这个事实。上帝给予每一个人的长相、际遇、才能……都是不一样的;但相同的是:信靠他的就可以得到永生,也就是说,人们无论年轻时就受洗接受基督信仰,还是到临终前才认罪悔改,结果都是永生。
这样说来,早些接受信仰的人是不是「亏到了」呢?就像葡萄园里的工人,越早进去是不是越吃亏呢?抱持这种想法的人,其实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相较于他们早上就有机会被邀请入葡萄园工作,那些依然在外闲逛的无业游民不但得承担没有经济收入的压力,还得忍受没有生活目标的空虚感,这些都是早些进入葡萄园工作的工人可以免于承受的折磨。从生命与信仰的角度来说,越早接受信仰的人其实是越有生命的目标和意义感,当他们遇到重大变故时,也就越不会觉得徬徨无助。而且有谁可以确定自己生命终了的日子?又有谁敢说自己在临终之前一定有足够的时间认罪悔改?
这就像陈进兴的案例,许多人批评基督信仰让这样一个犯下诸多滔天大罪的人得到永生,简直没有天理;如果基督教讲的救赎和永生真的如此,那么他们也要一辈子作奸犯科,到临死前再像陈进兴一样受洗,这样同样也能得到永生。但是,当我们抱持这种心态在生活,看待信仰与自己生命的关系时,我们也不能忽略:「生命长短不是我们所能绝对掌握」的事实,也就是说,任凭谁都无法确信自己何时遭遇不测,而且在遭遇灾难前还有足够时间认罪悔改。而且如果基督信仰的教导确实是真理,谁又知道那些在现世生活中虽然遭受极大困厄的人,上了天堂后上帝不会给他们比其他人更多的酬赏?比起现世「几十年」的困苦与磨练,天堂里永生的「无限」的恩赐不是更值得我们追求吗?所以与其想以自己的永生作为赌注,来挑战上帝在救赎这件事情上的公平性,倒不如尽早接受信仰来得稳当。因为上帝在救赎这件事情上是绝对公平的,但是他并不见得会给每一个人平等的时间领受救赎。
◎ about 徐敏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