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高龄少子化」危机,教会能做什么?

【作者:徐敏雄自我与社会的对话 2006.03.26


前几个星期在学校教师宿舍地下室洗衣服的时候,巧遇一位社工系基督徒老师,虽然是初次见面,但或许是所学背景和信仰相似的关系,聊得还颇投缘。我问他,最近研究的主轴是什么?他说他想研究「长期照顾的保险制度」!

听到这么一个有意义且重要的题目,我不由自主地发出由衷的赞叹与感谢,因为在这个少子高龄化的社会里,不仅会有更多的独居高龄者会需要长期照顾,甚至在各种慢性病(包括精神疾病)的长期侵扰下,许多尚未迈入老年期的中年(甚至壮年人)都可能会需要这样的社会制度。

事实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难看出已有些人开始迫切需要这样长期照顾协助。就可见的现况来看,教会、职场、社区邻里中已有不少独居的高龄长辈或行动不便者的存在;在可见的未来,就目前超过三十五岁依然单身的人数,或即便结婚也不打算不生育的夫妻比例来看,可预见的是:二、三十年后,这些人如果自己也是独子或独女(或手足关系并不融洽),当他们的父母日渐衰老甚至过世后,就必须面临「乏人照顾」的困境。如果上述人口群体又身染重病、行动不便,处境就更令人刊忧!

因此,得知这位社工系的老师正在研拟相关的长期照顾保险制度,希望透过「年轻时投保、年长时获保」的方式,为自己晚年的生命尊严与生活品质负责,内心的雀跃自然不在话下。只是,这项立意良善的政策是否能够在短期内顺利立法完成,以台湾当前的政治生态来看,实在无法抱持乐观态度。换言之,在长期照顾保险制度开办以前,高龄少子化的负面影响可能已经降临。

面对当前社区中已经发生的挑战,我很期盼分散在各社区里的教会可以扮演过渡时期帮助者的角色。具体地说,除了各教会目前开办各类高龄教育课程(包括松年大学、长青学苑等等)外,建议各教会可以成立「社区长期照顾关怀小组」,其具体工作内容可以包括:

1.协助经济情况较佳的独居长辈或乏人照顾的高龄夫妻,办理进驻安养机构相关手续(例如协助他们将手头现有的存款以定期划拨的方式给付给安养机构)。

2.组织社区内(包括非基督徒)志愿工作者,定期探访社区内经济状况较弱势的独居长辈或乏人照顾的高龄夫妻(例如每周一次协助清扫居家环境、协助就医、购物、打电话、办理各项杂事等等)。

3.协助社区内(包括非基督徒)独居长辈或乏人照顾的高龄夫妻办理丧葬适宜,并陪伴丧偶长辈度过丧恸期。

上述三项服务内容只是简单举例说明,事实上各教会可以评估自己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规划出适合自己的社区长期照顾方案。但有一些事情想要在此特别提醒的是:「长期照顾工作」想当然尔一定是「长期的关系」,因为关怀工作必然得建立在长期稳定的信任之上。因此,如果有教会或团契有心着手筹画,最好要有「长期服务」的决心。

此外,长期照顾工作在执行的过程中,势必也会有很多志愿服务伦理的难题出现(例如:该不该借钱给独居长辈、能不能为他们控告弃养的子女等等),这时候,教会的弟兄姊妹们就得抱持终身学习的开阔心胸,审慎、耐心地去面对这些延伸出来的困难。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寻求专业社会福利机构的督导协助。

◎ about 徐敏雄


上一则下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