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造物的群體」,生態神學的核心

【作者:鄧紹光越過急澗山嵐 2020.07.05


簡單來說,受造物群體之中的成員是彼此關聯及互相依靠的,因此人不可以用宰制的方式來對待其他受造物;宰制式的「管家」是需要被批判的。如此,人的位置就不再是高於一切在他以外的受造物,而只是受造物中間的一分子。

英國神學家包衡對聖經的研究並不只是停留在第一序之上,即只作文字及歷史的考據,卻進至第二序的討論,即義理的整理及提出。包衡的兩本生態相關著作,就很能向我們顯示他這方面的能耐。

包衡先後在二○一○年及二○一二年出版了本書《聖經生態學:重探人與萬物的關係》和《與其他生物共活》( Living with Other Creatures: Green Exegesis and Theology,暫譯)。

《聖經生態學》是他在薩勒姆神學講座的演講整理及擴展。原來演講的題目是「管家之外:聖經與受造界」(Beyond Stewardship: The Bible and the Community of Creation)。演講題目的副題及著作的副題都出現了「Community of Creation」(受造物的群體)這組詞。這種重疊並不是偶然的,「受造物的群體」正是包衡對聖經有關生態的核心看法。

《聖經生態學》共五章,中間的第三章章題是〈受造社群〉(The Community of Creation)。我們可以說,基於這一章的討論,所以可以進一步質疑「管家」的講法(第一章),以及重新考量人跟其他受造物的關係(第二章)。聖經中的野生世界也自有其價值,而不僅在於其對人是有用的(第四章)。最後必須處理的是,受造物群體與耶穌基督的關係(第五章),而有宇宙基督(cosmic Christ)的看法,並且涉及受造物群體的終末去向。

簡單來說,受造物群體之中的成員是彼此關聯及互相依靠的,因此人不可以用宰制的方式來對待其他受造物;宰制式的「管家」是需要被批判的。如此,人的位置就不再是高於一切在他以外的受造物,而只是受造物中間的一分子。人甚至無法掌控他自己的世界,更何況他以外的受造物世界。因此,人必須尊重他以外的野生世界,森林也好、野獸也好,都是人的他者,共同構成整個受造物的群體,缺一不可。

當然,這個受造物的群體要能和平,單憑耶穌基督的緣故,並且只有在終末的時候,這和平才能完全實現,而為一個生態烏托邦。

包衡此書討論的聖經經卷,並不只限於創世記,很多人都有錯誤的印象,以為只有創世記才討論上帝的創造或受造物。包衡擴闊了讀者的眼界,全書的討論,除了創世記之外,還有約伯記、詩篇,先知書中的以賽亞書、耶利米書、何西阿書。除了舊約之外,還有新約的福音書、保羅書信,以及啟示錄。這是一幅整全的圖畫,不只是談論創世記,也談啟示錄;不只是談論起初上帝的創造,也涉及終末上帝的創造。

因此,本書雖然以解釋聖經為主,但是並沒有變得零碎、片段。包衡為讀者提供了整個受造物都要跟上帝復和的一幅圖。從受造物的群體這個核心出發,人跟上帝的復和,至終不能離開他跟萬有的復和,以及萬有跟上帝的復和。由此,單以人為拯救對象的拯救論就並不全面,需要擴闊;而宰制式的管家職分,更需要予以徹底批判,重新確立人在受造世界之中的使命。


◎作者為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基督教思想科教授

本專欄與《校園出版社《書饗》校園雜誌》合作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