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是我的嚮導》整體的、群體的詩篇

【作者:莊信德越過急澗山嵐 2021.12.05



The psalms of king David, graphic collage from engraving of Nazareene School, published in The Holy Bible, St.Vojtech Publishing, Trnava, Slovakia, 1937.(圖片提供/123RF


詩篇作為一個「絕對獨斷」的共鳴,經常只能停留在讀者與作者的神交之中,似乎只有人生走過特定經驗的人,才能在詩篇的字裡行間找到屬於他個人獨特的感動。這種將詩篇高度個人化的理解,基本上似乎是符合許多基督徒對詩篇的閱讀經驗。

然而,透過謝博士細膩的詮釋,讓讀者體認到,原來這部將一百五十首詩篇編輯成卷的啟示中,可以是聖靈上帝感動聖經的編輯者以一種有機的旅程構思來進行理解。如此一來,詩篇便不再是由「讀者中心」決定,任意跳著讀、選著讀的主觀文本,而是一趟穿越歷代聖徒內心禱詞,來到施恩座前的靈性旅程。換言之,這一百五十首的禱告就像是福音書一般,可以按照順序從第一篇一路往前進行。

作者在本書中,所恢復的不僅僅是將詩篇視為一個整體作品的詮釋傳統,更是邀請讀者進入一趟「恢復位格式」的讀經旅程。也就是讓處於現在時間中的我們/讀者,與同樣在聖經時間中的詩人/作者,建立起聖徒相通的互動關係。這對於總是習慣從「自我感覺」出發讀經的現代基督徒來說,無疑是個寶貴的亮光。因為,聖經閱讀並不僅僅是從我人生的現場出發,更是建立在聖經人物現場的真實性。唯有在真實處境中與神相遇、與神爭辯、與神摔跤的經歷,方能為我們鋪墊遇見神的路磚。

特別是在這個交出個體性的信仰世代中,身處教會巨大的集體性增長氛圍,我們感知自我價值最直接、最被鼓勵的方式,莫過於將自己融入教會增長的律動與機械模組中,透過成為稱職的螺絲釘,實踐組織的異象與計劃。但,也就是在這樣的處境中,我們格外需要收到屬於詩篇獨特的邀請,我們所回應的不是詩詞的召喚,而是詩人在生命現場的呼吸,也只有詩性人生方能體悟上帝在創造之初所賞賜極為尊貴的「自由意志」。

謝挺博士在《詩篇是我的嚮導》為我們所鋪陳的詮釋進路,就是屬於對話的邀約,讓當下的聖經從得以從私有化的閱讀到聖徒相通的共讀,從封閉的自我意識到開放的靈性塑造。深願每一位讀者徜徉在謝博士的詩旅行間時,經歷到歷代聖徒與神相交的滿足,並且體會到自身踏上旅途的驚嘆與喜樂。



詩篇是我的嚮導:詩人教我的靈修學
Psalms as My Guide: What I Learned from the Psalmists

作者/謝挺 (Chloe Tse Sun)

出版社/校園書房出版社

線上試讀




1.作者為播種國際事工台灣分會執行長。
2.本文摘自本書推薦序二。

本專欄與《校園出版社《書饗》校園雜誌》合作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