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是「感人」還是「趕人」?

【作者:劉曉亭牧師,我有問題 2017.08.06



圖片提供/123RF

教會到底是「感人」還是「趕人」的地方?這是一位朋友提出來的黑色問題。教會怎麼會趕人?歡迎都來不及了,哪裡會趕人?教會不就是詩歌感人,愛心感人,見證感人,大家才去嗎?但若教會真的只會「感人」不會「趕人」,那所有的教會應該人滿為患不是嗎?如果教會不趕人,只有見主面才會離開教會,基督徒比例早就大幅提升了,不是嗎?

一個令人傷心的結論就是「教會是既感人又趕人」的地方。這裡說的教會不是某個教會而是全體教會的常見文化。教會感人無庸置疑,但如果發生下列狀況,教會就很容易在無形中變成「趕人」的地方了。

1. 給予業績壓力

某些教會所有的美好都類似「餌」,一旦上鉤就進了一個跟直銷類同的系統,整個組織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擴張勢力」,這種情況很快就會「後浪推前浪」,在與日俱增的壓力下, 「逃走」顯然是必然的結果。

2. 服事太多

只要您是好人,當教會邀請你「分擔家務」投入服事的時候,當然是義不容辭,但是時間一久,不少就發現,老是那幾個人在投入「所有的」工作,若您參與的是這類型的教會,很快就會聽到「burn out」這個詞,您自己這根蠟燭也就懨懨一息了。

3. 緊迫盯人

許多重視人數的教會團體有著綿密的系統追蹤會友出席狀況,當一個人停留在感人階段(蜜月期)的時候覺得那是關心與熱絡,久了以後,只要看到來電顯示就知道是被鎖定,當然也就避之惟恐不及了。

4. 冷漠疏離

某些教會行禮如儀,大家客客氣氣,誰也不給誰壓力,但是假以時日,終究會發現這是缺乏熱情的教會,有熱情的都走了,您手上拿的就是下一個號碼牌。

5. 封閉狹隘

一開始覺得這是一個很溫暖的地方,但漸漸發現,這是一個小圈圈,大家每週膩在一起,只要您出席率降低就有被淘汰的危機,您外面朋友越來愈少,生活圈子愈來愈小,那就是記號了。

6. 定罪律法

由於大家都追求屬靈,所以當您禱告詞窮或是聖經不熟,甚至於多說幾句埋怨的話就準備迎接「不屬靈」標籤,很多人所謂的愛心都會帶來別人的傷害,當輪到您的那一天,也就是分手的時候了。

7. 表裡不一

教會標榜高標準,所以大家也盡量表現高標準,但是當實際的表現跟口口聲聲訴求的理想差距過大的時候,迷惘的人就會選擇離開了。

8. 領袖失德

教會畢竟是有「講台」的地方,台下這麼多人看著台上這幾個人,本來就已經是極其脆弱的結構,此時,只要領袖失能失德,底下自然分崩離析了。

9. 分黨結派

多數教會團體都有某些選舉,這時候最容易窺見人性的權力與階級本能,甚至某些教會平日就已經存在派系問題,當人們無法處理這種違反聖經的現實之際,不想捲入糾紛,選擇離開也是人之常情。

10. 事工導向

教會的本質是一種親密關係,因此,當教會開始走向以事工為導向,不管這項事工多有意義多有發展,註定還是要功虧一簣的。我們支持這個事工,但是自己早晚要離開,因為上帝要的是工人不是工作。

以上觀察的不是某個教會而是整體教會行之有年的文化,簡而言之,馬丁路德改教500年後,現今的教會系統已經古老而僵硬,與整個時代格格不入。真理是不改變的,但是僵硬地堅持教條確實是食古不化,忽略這個時代的人對真理的感受而只將以前的論述老調重彈,也是神學正確而已。這就是為什麼「耶穌比宗教大」會引起偌大共鳴的主因。

回到聖經,教會不只是宗教組織,非營利團體,慈善機構加上傳福音機器而已,更不是懸掛十字架的建築物。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是一種關係,教會是一種基督徒互動的狀態,教會是一群基督徒以聖經為中心彼此勸勉的生活方式。教會只有一個頭,就是耶穌基督,只要不回歸聖經的教會觀,堅持傳統的教會永遠是紛擾複雜的。

教會的本質是簡單的,組織是彈性的,教會無法效法政府的做法也不能拷貝企業的模式,所以當您的教會一直在追求「潮流」,一下子學這個國家,一下子跟那個路線,還要常常鼓勵你出國參加特會,下場一定是疲於奔命的。每個初信的基督徒都希望自己是個「好基督徒」,所以都會盡量配合教會的路線,無會不到,若在這時候沒有真正成熟的基督徒引導後進,我們很快就會世俗化,甚至走向偏差。

信仰不能視為一種集體意識,信仰是每個人的生之追尋,基督信仰更是明確地建立在耶穌道成肉身的榜樣上,不能視為一種理論或學說,而是一種實踐,難怪耶穌說「要行道」。華人教會重視解經,這是寶貴的資產但也要小心成為一種陷阱。

若是信仰活不出來,教會很可能從「感人」開始,卻以「趕人」結束。時代正在劇烈轉變,基督徒若無法真正理解信仰的意義,只是凸顯固執,那就太遺憾了。

◎原刊登於傳揚論壇 http://weproclaimhim.com/?p=7851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