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和門徒在加利利一帶醫病、趕鬼、傳福音,辛苦工作一天,沒吃沒喝沒休息。天色將晚,耶穌吩咐同工們一同去野外空曠之地安歇養力。他們是準備「下班」了,但跟隨的百姓大概認為他們是「7-11超商」,全年無休,就跟著去了野地,因為當中還有身體未得醫治、心靈未得飽足的。這一群超過五千人還沒吃晚餐,迫不及待地就近耶穌。耶穌見他們不辭辛勞地跟著,憐恤他們肚腹飢餓,對門徒說:「你們給他們吃吧!」但門徒沒法子,耶穌就行了神蹟,用五個餅兩條魚分給眾人,眾人吃飽了還有餘。
這個故事給我一個重要啟發:教會要有關懷社會需要的實際行動,不單只是在講台上宣講福音。正如雅各書二章15-16節:「若是弟兄或是姊妹,赤身露體,又缺了日用的飲食;你們中間有人對他們說:『平平安安地去吧!願你們穿得暖,吃得飽』;卻不給他們身體所需用的,這有甚麼益處呢?」教會在社會的慈惠福音行動,就是展現上帝國在世間的機會。
為新住民開班
我曾在一間人數不多的教會,雖然被稱為「小教會」,卻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他們的外展事工,更有所謂「大教會」不願做、不敢做、不能做的項目。由於這間小教會位處基層百姓社區,成員多為黑手藍領、販夫走卒的市井小民,故教會對外接觸的環境,是非常在地的小老百姓。
由於台灣重男輕女的觀念,近十多年來,顯得男性多,女性少。女性教育水準提升,經濟自主性強,以致男性娶妻不易,於是,「外籍配偶」應運而生。所謂外籍配偶,基本上指的是越南籍的妻子,又稱「越南新娘」。從越南嫁到台灣的女子,大部分是當地的弱勢族群,娶越南女子的台灣新郎大部分也屬基層的經濟弱勢族群。這間小教會的福音觸角,因緣際會地,就到達外籍新娘的族群中,開始「外配事工」。後來,政府統一稱這些「外籍配偶」為「新住民」,以減少疏離感。
為了讓新住民新娘能快速融入台灣環境,如上街買菜、閱讀信(文)件,教育小孩,第一要務就是讓她們學習中文。教會與地區政府行政單位合作,開設新住民中文班,吸引了二、三十位越南籍妻子,來學習中文的聽說讀寫。中文班的專業老師原本參加其他教會,因著長期授課,很有感動異象,而成為這間小教會的會友。每星期的兩堂課,都在教會的教室進行,而教具材料、文具水電等費用由教會負擔;比起政府的補助,可是多出許多。課堂上,除了發音寫字,還關心她們的家庭生活,如:先生工作是否穩定,有無酗酒賭博,孩子習慣上幼稚園嗎,買菜做飯有何困難,婆媳相處是否融洽,鄰居往來有無障礙等等,生活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都需要注意幫忙。還可能碰到家暴問題,這些都讓教會有新的學習。
由於有人看到中文班成員的需要,奉獻了一批製衣機具給教會。教會就撥出一個房間放置這些機具,自力開設了「裁縫班」。因此,除了中文班外,只要有需要的越南新娘都可以來學裁縫,培養一技之長。如此,不但自家小孩可省買衣服的錢,還可為別人修改衣服,訂製新衣來補貼家計。如此經營三、五年,新住民也成為教會的一部分了。雖然來參加主日崇拜的新住民不多,但福音種子都撒在她們心中了。聖誕夜聚餐,許多新住民媽媽帶著家鄉菜和小朋友一起來慶祝,還表演節目,由此看到這事工的果效。這教會實行了耶穌的話:「你們給他們吃吧!」
醫院探訪
我在另外一間教會聚會,同樣看到教會實行耶穌的愛及傳揚福音,給那些在病痛中困頓的人。教會所在的方圓兩三公里內,有兩所大型醫院,病床以千計吧!教會主要的探訪事工,是去醫院病房看望病人:有會友的家屬,大部分是別人轉介的病人,也有去探訪後才遇到的。他們需要身體得醫治,更需要心靈得安慰。這項醫院探訪,是教會全職同工與熱心義務的弟兄姐妹配搭,每星期兩三天固定去醫院。而醫院那邊,也有當醫師或護理師的教會弟兄姐妹,幫忙注意醫院狀況。結束探訪後,服事的弟兄姐妹會將結果回報教會,教會就將之彙整在代禱事項中,每天發電子郵件,讓參加代禱團隊的信徒為他們禱告。
有位年長媽媽,因心臟方面的疾病住院,可能兒女在國外,平常只有看護陪伴她。她擔心自己的身體狀況,又思念孩子,希望他們回來看望一下,所以心情低落鬱悶。在一次教會醫院探訪時,服事姐妹注意到她,就趨近病床問安,和她談話。在得知她的狀況後,服事姐妹徵詢可否為她禱告,她欣然接受。禱告過後,姐妹也表示會請教會信徒為她禱告。如此探訪了三週後,這位媽媽出院了,禮拜天就到教會,除了向大家致謝,以後也願意參加教會的崇拜。
一位中年弟兄從外地來工作,獨自租了房子。有天,胃部不適,去醫院看病,醫生一時查不出毛病,需要三五天才能完成檢查,就要他住院,他只好住下來。期間,碰到教會醫院探訪的信徒,這位弟兄很高興教會這樣的服事,讓他孤單時有人陪伴一下。可能這也激起他聚會的熱心,因此禮拜天早上,他特別向醫院請假,到教會主日崇拜。
馬太福音廿五章34-40節:「於是王要向那右邊的說:『你們這蒙我父賜福的,可來承受那創世以來為你們所預備的國;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裡,你們來看我。』義人就回答說:『主啊,我們甚麼時候見你餓了,給你吃,渴了,給你喝?甚麼時候見你作客旅,留你住,或是赤身露體,給你穿?又甚麼時候見你病了,或是在監裡,來看你呢?』王要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
這兩間教會都用實際行動參與社會關懷,帶給社會正面的幫助,也為福音帶來美好的果效。如果單純為教會成長的績效而做,這兩種關懷服事效果可能很小;但是為了基督的愛和福音,能不注重成果,只是為了他人的好處,神自然會賜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