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
偏远地区的孩童,文化刺激不足,的确是个失衡现象,在台湾的后山(花东地区)如此,在大陆的大西北亦复如此。
我们在台湾西部的精华区、特别是三大都会区,看到的是大家拼命挤升学窄门的畸型教育;许多国中都做了所谓的能力分班,前段班(升学班)占尽所有资源,甚至好多学校都把所有的课拿来上与升学有关的国、英、数等课程,而所谓的美劳、音乐等老师,则是挂名、领薪水,却不必上课(因为无课可上,所有的课都拿去补国、英、数了)。
在大陆的北京、上海等沿海精华地区,以及各地的所谓重点中学,也是一样,我们看到的都是一批批优秀的精英,朝着大学联考奋力迈进,中国一千多年来以科举考试取材的遗毒,仍正荼毒着亿万生灵,好像人生只有一件大事就是要考上大学,好像只有考上大学才像个人,这其实都不正常,但海峡两岸的中国下一代,却都如此。
可是,到了偏远地区,情况完全不同,但是,这不是说偏远地区的教育就正常了,反而可能更糟糕,原因就是文化刺激不足,孩子们普遍缺乏学习的动机,更没有学习的典范,离北京才不多路程的内蒙,离台北没多远的花东地区,都是如此。
这可怎么办呢?我个人有如下几个建议:
一、 海峡两岸的政府都应该更加重视这种文化落差,并且以政策来加以平衡,比如说鼓励优秀教师下乡,给予额外的津贴;同时大量在偏远地区建立图书馆,并布建网际网路,使偏远地区的文化落差、以及数位落差缩小。
二、 已经在偏远地区从事教学的老师,自己也可以设法来补强:
甲、 比如说,你过去的同学、同样担任教职的,可能很多人是留在都会区的,拜托他们将都会区的过剩资源、甚至是弃如敝屣的,转介给你以支援偏远地区;
乙、 又比如说,你也可以透过一些社会公益团体来出面呼吁、代为募集一些资源,以便在偏远地区建立更多图书馆、图书室,以提升、加强偏远地区孩子们的文化刺激;
丙、 此外,你也可以组成偏远地区的校友会,虽然地处偏远,可是你所任教的国中(除非是新学校),过去毕业的学生,总有人是一路念到大学毕业、甚至是出国留学、甚至是拥有博士学位的,将这样的人组成校友会、后援会,然后请他们定期返乡,义务指导自己家乡的孩子,或者公开演讲等,以增进偏远地区的文化刺激;
丁、 最后,你还可以寻求海外的支援,这一方面透过教会团体的支援最方便,由海外的华人教会,鼓励在当地的华人大学生、留学生,利用寒暑假回到国内来,到偏远地区去教导孩童学习英文等等,都是可行的办法。
三、 希望森林也愿意设法在将来,多都少少在这一方面做出贡献,至少我们可以常常呼吁政府及各界人士注意此一问题,盼有更多的华人、用更多的爱心,来共同弥补此一文化与教育方面的鸿沟。(200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