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受用不尽的阅读公式

【作者:应仁祥出版人的针孔照相机 2006.12.10


我和物理与化学的友谊,早在大学联考只拿到低分的悲剧里便终结了。不过,虽然因此这辈子大概没办法藉由发现科学定律,得到诺贝尔化学奖或物理奖,暗地里的我,还是发明了不少待人处世时所依循的「定律与公式」,别小看这些「定律与公式」,若按照学术标准,它们可都是经过大胆假设、亲身体验的。

譬如说,以前在看电视转播职棒的时候,凡是只要兄弟象出赛,我都只看上半局。身为职棒兄弟象的球迷,很不喜欢看到他们输球。为了帮助兄弟象赢球,试过好几种方式,而只看上半局,便是在多次失败的实验中,最有效果的一种。

读中学时候,有阵子成绩不好,百思不得其解。也不知道为什么,突发奇想,将原本在课本内文的右侧划线的习惯,改为在左侧划线,没想到效果奇佳,成绩居然真的突飞猛进,直到如今,我依然保持着左边划线的习惯。

大学追女朋友(也就是现在的老婆),每次在写信给她之前,我都规定自己一定要先达成至少再写三封信给其他人的目标,换言之,我要先关心别人后,才能够再关心自己最想关心的人,彷佛冥冥中,只要我这样持之以恒下去,上帝就会特别看顾,让我能够赢得美人芳心。

到校园工作后,也有不少自己笃信不疑的公式。随便试举一个例子,那就是在我心中总认为,杨腓力的书一定会卖得不错,也因此在做年度计划时,预估杨腓力新书的销售量时,都会抱持着比较乐观的态度。说也奇怪,我根本没有证据能证明这次杨腓力的新书,会和以前的书一样都卖得很好,可是过去的经验,还是让我对杨腓力等于畅销书的公式,信心满满。

上述这些,以及其他没有讲出来的公式,说穿了,不过就是迷信。我也常常在想,如果不是因为信了耶稣,以我这种爱发明公式的特异功能,说不定会去民间庙宇当个道士法师算命师,搞不好还真能有不错的发展。话说回来,也因为自己就是这种人,我对各式各样的迷信、风俗,还颇能感同身受,毕竟生命那么复杂,充满了喜怒哀乐与苦痛,渺小的人懂得有限,如果不借助某些公式原则来行事为人,还真不知道该怎么走人生这条路呢。

话题扯远了,该拉回来。之所以会提到我的一些私房公式,主要是想谈谈自己在阅读这件事情上一个屡试不爽的经验。这经验,简单地讲就是,读婚姻家庭类的书,我的收获一定远远超过如何与家人相处。忘记是从哪里看到的统计了(天下杂志阅读大调查吗?),在男性阅读的书籍中,婚姻家庭类的作品,总是在最喜爱的排名中敬陪末座,绝大多数的男士们,都不愿意读这些谈婚姻家庭的书籍(在调查里,女士们却刚好相反,非常喜欢)。然而,我却可以算个例外。而且老实说,我还蛮喜欢读的,主要的原因,当然便是前面提到的,我觉得读这类婚姻家庭的书籍,收获通常都很丰富,不但学会了与家人相处的方法,在人际交往上,看事情的态度上,也都会有很大的启发。

我对婚姻家庭类书籍的喜爱,也不是打从娘胎就开始了。过去有很长一段时间,对此类书籍总是兴趣缺缺,非常符合阅读调查里的男性分布。现在回想都是偏见作祟,把这种书籍归类为点心或零食,读起来可能会很爽,很可口,却难登大雅之堂,不但没有营养,吃太多了还会有害身体健康。

这个偏见,因着读到了Gary Samlley的《爱家男人无价宝》而大为改观。此书教导男人如何展现内在蕴藏的力量,作者用金剑与银剑的比喻说明,认为男人容易迷恋银剑的力量(银剑指的是在工作上用来与人竞争的各项技能与力量),然而,惟有学会挥舞金剑(作者列举尊重、欣赏、沟通等七大项目作为金剑的主体,并详细加以解说),才能打造出一个幸福的家庭。作者有句话写的很棒:「女人会被『以爱来领导』的男人吸引,却会抗拒『自私自利、需索无度』的男人。」

有了《爱家男人无价宝》这次收获颇丰的阅读经验后,我对婚姻家庭类的书籍渐渐不再排斥,并且很自然地又拿起Gary Samlley的另一本书《说出心中的情画》。在这本书中作者认为,正常的语言在沟通时候常有限制,人们必须学习使用故事等容易让人产生图像的语言,方能让人际之间的互动与沟通更上层楼。Smalley还说了很多因着图像语言而被改变的真实故事,个个读来扣人心弦,赚人热泪。(图像语言后来在此书另一作者John Trent的《用祝福来着色》里,还有更多说明,用的故事一样是让人泪眼盈眶。)

读过几本Gary Smalley的书之后,深刻体会到不管是金剑银剑理论,或是图像语言的使用,除了对我经营婚姻有很大启发外,就算是应用在工作或团契的人际关系中,也有很大的帮助,真是始料未及。不过,我的脑袋又此时却浮现了一个疑问,婚姻家庭类的书籍,会不会只有Gary Smalley写得比较好呢?其他作家的作品又是怎样一番风貌??胡适说:「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为了架构起「读婚姻家庭类书籍必有丰盛收获」的理论,看来势必要再找个一两本研究研究。确立了实验方向,我便拿起《爱之语――两性沟通的双赢策略》翻阅,读完之后大呼过瘾,Gary Chapman这本据说已卖破两百五十万的书,果然名不虚传。Chapman把这世界上的人粗略分成五种,而这五种人对于表达爱意的方式(也就是所适用的「爱的语言」各不相同)各有不同,连带地也影响到他们对别人行为的解读。譬如说向来以「服务的行动」表达爱意的先生,如果遇到了喜欢用「赠送礼物」表达爱意的老婆,前者就算是洗了再多的碗、做了再多的家事,可能远远及不上买件好看的衣服,更让后者动心。《爱之语》开启了我对人际互动的新想法,也对如何具体地关怀别人,有了更多的把握。

虽然有这么多经验来支持我的假设,不过,让我「读婚姻家庭类书籍必有大丰收」的理论,最终能够大功告成的,还是要多亏最近读到的《承诺,婚姻的保鲜膜》。真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读这本书所得到的一切,我既看到了精采的释经解经,深刻的心理学分析,还初步涉略了理财方法,更读到一个又一个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作者对历史与文化也有不少独特创见,这部份更是弥足珍贵。

关于精采的解经释经是怎么一回事呢?《承诺,婚姻的保鲜膜》整本书的重心,若要简单地化约,其实不脱圣经创世记第二章24节的十九字真言:「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然而,在作者Scott Stanley的诠释下,却能将这短短的经文发展出三个与承诺有关的重点:做选择、永久性与成为一体。「离开父母」就是「做选择」,换言之,一个在婚礼上许下承诺的人,就是做出了选择,要离开从小长到大的家庭,与另一个人共筑爱巢,而且做选择还代表了你在成千上万的异性中选了唯独这一位,更是在婚姻生活与多姿多采的单身生活中(想做甚么就做甚么,不用顾虑到另外一半),选择了前者,老实说,Stanley的这个诠释,还真是洞见非凡,起码我就从来没想过。

另外一个从「连合」衍生出来的「永久性」,表面上看来也没甚么了不起,可是仔细研读后却发现,Stanley将「永久性」与婚姻中的「远景」做了连结,顿时将「永久性」这个概念注入新的活力,一个美好的婚姻正是需要有共同的远景:去哪里玩、一起完成甚么心愿等等,才能够可长可久。

至于最后「成为一体」的观念,Stanley更是大出我所料,他谈的不是传统将「成为一体」解释成为「性连合」的意思,而是认为夫妻双方应该努力和对方共同构筑一个「我们」,在做决定、面对困难时,要一起面对彼此帮补,共同成长,套句书中引用的一句话:「我们是两株弯曲的藤蔓……缠绕成为一个枝干――太相似、太接近,以致分不出我们的成长和改变,究竟是两人当中的哪一个。」

《承诺,婚姻的保鲜膜》在运用精采的解经与诠释,来发展「承诺」这条主线之余,还处处可见其他让人惊喜的观点。像是第四章「在哀恸这艘船上」,便谈到哀恸这个从佛洛伊德以降,始终被心理学所关注的主题;而第六章「婚姻里的爱情投资」,将畅销书《下个富翁就是你》的投资理财策略应用于婚姻当中,我也顺带一窥「理财方法」之堂奥;而像是葛里翰夫妇的婚姻故事,更在书中俯拾即是,有时候还会有错觉,自己读的到底是文学小说还是婚姻书籍;Stanley可能也是个忧国忧民者,他在书中或是因行文需要,讲了像是希特勒与邱吉尔交锋的历史故事,好切入主题,或是直接深入探讨社会现象,剖析只顾自身利益的短视文化,如何对婚姻家庭甚至各种人际关系与国家政策,造成极为严重的伤害(详见第五章),为「没有异象,民就放肆」这句话,做了最佳注解。

你和过去的我一样,昧于偏见,对婚姻家庭类的书籍嗤之以鼻吗?也许你该拿起一本,平心静气地把它从头读到尾,很有可能,你会从中发现许多出人意表的宝藏。如果你本来就是这类书籍的爱用者,《承诺,婚姻的保鲜膜》不晓得你读过了吗?它将给你的,会是另外一次阅读的惊喜与收获。

●欢迎参观《哈啦读书心得》哈屁股与阿祥的部落格

about 【出版人的针孔照相机】专栏主要写手:应仁祥


上一则下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