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受用不盡的閱讀公式

【作者:應仁祥出版人的針孔照相機 2006.12.10


我和物理與化學的友誼,早在大學聯考只拿到低分的悲劇裡便終結了。不過,雖然因此這輩子大概沒辦法藉由發現科學定律,得到諾貝爾化學獎或物理獎,暗地裡的我,還是發明了不少待人處世時所依循的「定律與公式」,別小看這些「定律與公式」,若按照學術標準,它們可都是經過大膽假設、親身體驗的。

譬如說,以前在看電視轉播職棒的時候,凡是只要兄弟象出賽,我都只看上半局。身為職棒兄弟象的球迷,很不喜歡看到他們輸球。為了幫助兄弟象贏球,試過好幾種方式,而只看上半局,便是在多次失敗的實驗中,最有效果的一種。

讀中學時候,有陣子成績不好,百思不得其解。也不知道為什麼,突發奇想,將原本在課本內文的右側劃線的習慣,改為在左側劃線,沒想到效果奇佳,成績居然真的突飛猛進,直到如今,我依然保持著左邊劃線的習慣。

大學追女朋友(也就是現在的老婆),每次在寫信給她之前,我都規定自己一定要先達成至少再寫三封信給其他人的目標,換言之,我要先關心別人後,才能夠再關心自己最想關心的人,彷彿冥冥中,只要我這樣持之以恆下去,上帝就會特別看顧,讓我能夠贏得美人芳心。

到校園工作後,也有不少自己篤信不疑的公式。隨便試舉一個例子,那就是在我心中總認為,楊腓力的書一定會賣得不錯,也因此在做年度計劃時,預估楊腓力新書的銷售量時,都會抱持著比較樂觀的態度。說也奇怪,我根本沒有證據能證明這次楊腓力的新書,會和以前的書一樣都賣得很好,可是過去的經驗,還是讓我對楊腓力等於暢銷書的公式,信心滿滿。

上述這些,以及其他沒有講出來的公式,說穿了,不過就是迷信。我也常常在想,如果不是因為信了耶穌,以我這種愛發明公式的特異功能,說不定會去民間廟宇當個道士法師算命師,搞不好還真能有不錯的發展。話說回來,也因為自己就是這種人,我對各式各樣的迷信、風俗,還頗能感同身受,畢竟生命那麼複雜,充滿了喜怒哀樂與苦痛,渺小的人懂得有限,如果不借助某些公式原則來行事為人,還真不知道該怎麼走人生這條路呢。

話題扯遠了,該拉回來。之所以會提到我的一些私房公式,主要是想談談自己在閱讀這件事情上一個屢試不爽的經驗。這經驗,簡單地講就是,讀婚姻家庭類的書,我的收穫一定遠遠超過如何與家人相處。忘記是從哪裡看到的統計了(天下雜誌閱讀大調查嗎?),在男性閱讀的書籍中,婚姻家庭類的作品,總是在最喜愛的排名中敬陪末座,絕大多數的男士們,都不願意讀這些談婚姻家庭的書籍(在調查裡,女士們卻剛好相反,非常喜歡)。然而,我卻可以算個例外。而且老實說,我還蠻喜歡讀的,主要的原因,當然便是前面提到的,我覺得讀這類婚姻家庭的書籍,收穫通常都很豐富,不但學會了與家人相處的方法,在人際交往上,看事情的態度上,也都會有很大的啟發。

我對婚姻家庭類書籍的喜愛,也不是打從娘胎就開始了。過去有很長一段時間,對此類書籍總是興趣缺缺,非常符合閱讀調查裡的男性分布。現在回想都是偏見作祟,把這種書籍歸類為點心或零食,讀起來可能會很爽,很可口,卻難登大雅之堂,不但沒有營養,吃太多了還會有害身體健康。

這個偏見,因著讀到了Gary Samlley的《愛家男人無價寶》而大為改觀。此書教導男人如何展現內在蘊藏的力量,作者用金劍與銀劍的比喻說明,認為男人容易迷戀銀劍的力量(銀劍指的是在工作上用來與人競爭的各項技能與力量),然而,惟有學會揮舞金劍(作者列舉尊重、欣賞、溝通等七大項目作為金劍的主體,並詳細加以解說),才能打造出一個幸福的家庭。作者有句話寫的很棒:「女人會被『以愛來領導』的男人吸引,卻會抗拒『自私自利、需索無度』的男人。」

有了《愛家男人無價寶》這次收穫頗豐的閱讀經驗後,我對婚姻家庭類的書籍漸漸不再排斥,並且很自然地又拿起Gary Samlley的另一本書《說出心中的情畫》。在這本書中作者認為,正常的語言在溝通時候常有限制,人們必須學習使用故事等容易讓人產生圖像的語言,方能讓人際之間的互動與溝通更上層樓。Smalley還說了很多因著圖像語言而被改變的真實故事,個個讀來扣人心弦,賺人熱淚。(圖像語言後來在此書另一作者John Trent的《用祝福來著色》裡,還有更多說明,用的故事一樣是讓人淚眼盈眶。)

讀過幾本Gary Smalley的書之後,深刻體會到不管是金劍銀劍理論,或是圖像語言的使用,除了對我經營婚姻有很大啟發外,就算是應用在工作或團契的人際關係中,也有很大的幫助,真是始料未及。不過,我的腦袋又此時卻浮現了一個疑問,婚姻家庭類的書籍,會不會只有Gary Smalley寫得比較好呢?其他作家的作品又是怎樣一番風貌??胡適說:「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為了架構起「讀婚姻家庭類書籍必有豐盛收穫」的理論,看來勢必要再找個一兩本研究研究。確立了實驗方向,我便拿起《愛之語──兩性溝通的雙贏策略》翻閱,讀完之後大呼過癮,Gary Chapman這本據說已賣破兩百五十萬的書,果然名不虛傳。Chapman把這世界上的人粗略分成五種,而這五種人對於表達愛意的方式(也就是所適用的「愛的語言」各不相同)各有不同,連帶地也影響到他們對別人行為的解讀。譬如說向來以「服務的行動」表達愛意的先生,如果遇到了喜歡用「贈送禮物」表達愛意的老婆,前者就算是洗了再多的碗、做了再多的家事,可能遠遠及不上買件好看的衣服,更讓後者動心。《愛之語》開啟了我對人際互動的新想法,也對如何具體地關懷別人,有了更多的把握。

雖然有這麼多經驗來支持我的假設,不過,讓我「讀婚姻家庭類書籍必有大豐收」的理論,最終能夠大功告成的,還是要多虧最近讀到的《承諾,婚姻的保鮮膜》。真不知道該怎麼形容讀這本書所得到的一切,我既看到了精采的釋經解經,深刻的心理學分析,還初步涉略了理財方法,更讀到一個又一個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作者對歷史與文化也有不少獨特創見,這部份更是彌足珍貴。

關於精采的解經釋經是怎麼一回事呢?《承諾,婚姻的保鮮膜》整本書的重心,若要簡單地化約,其實不脫聖經創世記第二章24節的十九字真言:「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然而,在作者Scott Stanley的詮釋下,卻能將這短短的經文發展出三個與承諾有關的重點:做選擇、永久性與成為一體。「離開父母」就是「做選擇」,換言之,一個在婚禮上許下承諾的人,就是做出了選擇,要離開從小長到大的家庭,與另一個人共築愛巢,而且做選擇還代表了你在成千上萬的異性中選了唯獨這一位,更是在婚姻生活與多姿多采的單身生活中(想做甚麼就做甚麼,不用顧慮到另外一半),選擇了前者,老實說,Stanley的這個詮釋,還真是洞見非凡,起碼我就從來沒想過。

另外一個從「連合」衍生出來的「永久性」,表面上看來也沒甚麼了不起,可是仔細研讀後卻發現,Stanley將「永久性」與婚姻中的「遠景」做了連結,頓時將「永久性」這個概念注入新的活力,一個美好的婚姻正是需要有共同的遠景:去哪裡玩、一起完成甚麼心願等等,才能夠可長可久。

至於最後「成為一體」的觀念,Stanley更是大出我所料,他談的不是傳統將「成為一體」解釋成為「性連合」的意思,而是認為夫妻雙方應該努力和對方共同構築一個「我們」,在做決定、面對困難時,要一起面對彼此幫補,共同成長,套句書中引用的一句話:「我們是兩株彎曲的藤蔓……纏繞成為一個枝幹──太相似、太接近,以致分不出我們的成長和改變,究竟是兩人當中的哪一個。」

《承諾,婚姻的保鮮膜》在運用精采的解經與詮釋,來發展「承諾」這條主線之餘,還處處可見其他讓人驚喜的觀點。像是第四章「在哀慟這艘船上」,便談到哀慟這個從佛洛伊德以降,始終被心理學所關注的主題;而第六章「婚姻裡的愛情投資」,將暢銷書《下個富翁就是你》的投資理財策略應用於婚姻當中,我也順帶一窺「理財方法」之堂奧;而像是葛里翰夫婦的婚姻故事,更在書中俯拾即是,有時候還會有錯覺,自己讀的到底是文學小說還是婚姻書籍;Stanley可能也是個憂國憂民者,他在書中或是因行文需要,講了像是希特勒與邱吉爾交鋒的歷史故事,好切入主題,或是直接深入探討社會現象,剖析只顧自身利益的短視文化,如何對婚姻家庭甚至各種人際關係與國家政策,造成極為嚴重的傷害(詳見第五章),為「沒有異象,民就放肆」這句話,做了最佳註解。

你和過去的我一樣,昧於偏見,對婚姻家庭類的書籍嗤之以鼻嗎?也許你該拿起一本,平心靜氣地把它從頭讀到尾,很有可能,你會從中發現許多出人意表的寶藏。如果你本來就是這類書籍的愛用者,《承諾,婚姻的保鮮膜》不曉得你讀過了嗎?它將給你的,會是另外一次閱讀的驚喜與收穫。

●歡迎參觀《哈啦讀書心得》哈屁股與阿祥的部落格

about 【出版人的針孔照相機】專欄主要寫手:應仁祥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