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在眼红吗?

【作者:徐敏雄自我与社会的对话 2005.12.11


最近跟几个久未碰面的朋友聊天,谈起以前大学时代共同认识的友人,有人现在在社会行政界任公职、或在实务界担任社工师,也有正在国内外硕博士班攻读学位的,当然,也不乏其他各行各业的人士。当我们聊起某人已经从国外拿到博士学位,并且正在某大学任教的时候,便有人发出这样的感慨:「唉!早知道我当时就出国念书,现在或许也不会在这个令人厌烦的工作上苦苦地蹲着」!

相信这种「早知道……」的后见之明是许多人经常会发出的感慨!当我们看到身旁的人看起来似乎过得比我们好,特别是那些人看起来没有历经什么困苦就得到各种优渥处境的时候,那种「不甘心」、「郁郁不得志」的情绪更容易引发我们对当前生活的埋怨。

当然我也必须承认,自己难免有时也会有类似酸葡萄的情绪!可是当我想起一位在新竹科学园区担任心理师的朋友跟我提到他在竹科所见所闻之后,我反而慢慢地顺服上帝的带领,并且开始学习感恩。

那位朋友跟我说,他现在每周都会到竹科为一些当地的员工进行心理谘商,他看到以前许多梦想成为「竹科新贵」的人,都希望可以在年轻时努力打拼,在四十五岁左右领一笔大的退休金,开始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可是没想到竹科那种日夜颠倒、体力透支的劳动生活,已经让许多人在身心灵各个层面无法负荷,甚至也严重地影响到他们职场之外的家庭生活和人际关系!

听到这位心理师的分享,让我又想起另外一位教官曾经给我的忠告:「年轻时候赚钱固然重要,但是也别忘了健康,否则『有命赚钱、没命花钱』」!确实,当看着别人拥有某些令自己称羡的成就或生活环境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眼红地埋怨「自己如果当初……,也可以(或就不会)……」。可是当我们看到别人光鲜亮丽的生活或令人羡慕的成就时,却忘记获取这种生活或成就得付出多少代价,而这样的代价是否是自己愿意负担,并且有办法负担得起?

在学校里或职场上,我总是可以听到一些老师或主管经常提醒学生与他们的下属,「现在这个时代比的是创意,没有创意就没有竞争力;没有竞争力就准备被社会淘汰!」确实,没有成长的生命是令人觉得有些可惜,但是如果为了追求永无止境的创意必须赔上自己的健康,或以家庭和其他日常生活做为代价,是否我们也该暂时停下来想想:「这样值得吗?」

例如,有的人为了冲刺事业,将孩子交给保母教养,一周内亲子之间可能只有几个小时相处。不晓得他们是否想过:孩子成长只有一次,现在以亲子相处的时间去换取金钱,在未来的日子里金钱是否有办法再转换为亲子相聚的时间。当然,无论是为了日常生活的饱足或是为了实现自我理想,进入职场对每个人来说都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只是不晓得有多少人真的曾经冷静下来仔细去评量:究竟哪些东西是自己愿意、并且可以拿得出去换取某些工作成果的?哪些又是生命中绝对不能遗漏的片段?期盼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真的能有更多的时间,仔细去想想这类的重要问题!以免来日又再度感叹「早知道……,我就……」。

◎ about 徐敏雄


上一则下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