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文亮 2020.08.23
写文章与煮饭炒菜相似,都需要「油」,例如文章有味道,是像热白饭拌猪油;文章要好读,是像新鲜沙拉倒上冷压的橄榄油;文章要有营养,是像素面加上苦茶油;文章要有滋味,是像烫鱿鱼沾上大豆沙拉油;文章要有咸味,是像蛋炒饭上倒酱油;文章要有条理,是像丝瓜凉拌加些黑芝麻油;文章要辛辣,是像温州馄饨配老虎酱;文章要令人着迷,是像臭豆腐加上锅底油。当然,有益人心的文章,是带着圣灵的膏油。
鲲生弟兄的文章好读、好念、好看、好有滋味,好得令人再三回味,这是加入什么油呢?这是我读这本书时,一直想的。
他在文中提到,他对「平等」的期待,是不要有强制性的平等;对「完美社会」的憧憬,是在没有人期待社会有完美时;对「国家和平」的假设,是国家少有大人物;对「台湾优先」的看法,这是排外、自利的变调,是欺侮外籍劳工的合理化。
鲲生也对教会流行现象,有温柔的说法。例如圣灵的运动,是否要有点圣灵的节制;成功的标榜,是否走上满足自己欲望之路;强调理性的思辩,是否失去了「爱」的踪迹;服事强调要有成果,重视有绩效,是否失去了对人耐心的陪伴。
当时代流行高举「富爸爸」,不要作「穷爸爸」,鲲生提出「穷爸爸」的好处是选项少,陷阱就少;自认贫乏,因此期待群体的合作。宁愿当个苦中有甜的穷爸爸,也不落入富爸爸的庸俗。文中妙的是,他以「摩西」作例子,不高举法老的埃及王子,却去到旷野,显示摩西没有以富爸爸为人生选项。
当时代高举「成功」,鲲生没有反对「成功」,而是重新厘定「成功」的定义:「是以自己尽心,坦然自在,生命丰富」。当时代高举疾风烈火式的「领袖」,与万人会堂的「大能者」,鲲生却提出要给青年人犯错的机会,才是培养未来领袖进步的台阶;给人失败的接纳,才是真正栽培基督的门徒。
鲲生也提出:「台湾民主化的过程,为什么人民素质越来越低?」喜爱指责别人,毋宁自己推卸责任。他认为:「谁说民主制度,一定要反对党与执政党骂来骂去?」他提及蚂蚁的社会也有反对党,鸟的翅膀要互相成对,才能振翅高飞。维持国家的治安,若只是领袖的责任,是没有品质的管制。他提出民间力量的加入,才是美好公共政策的思维。他认为企业改善社会的举措,会使利益回归到企业。
我最喜欢〈教会需要领袖,领袖需要(重新)定义〉这一篇,理由是……,容我沉默,让读者自己去阅读与发现。
好的文章,是慢的艺术,值得「等」待。我读这本书,才体会:「这好比那贵重的油,浇在亚伦的头上,流到胡须,又流到他的衣襟。」(诗篇一三三2)
流得缓慢,但流进心里。
——《走慢一点,才来得及》推荐序
被击溃的信仰:浅谈约伯妻子与她的惊世之言
【创世纪文学奖】散文佳作奖—花开的声音
心头沉重,令人难言窒息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