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學校積極在推動公民素養培育,所以我在通識課程裡也嘗試引導學生針對校內公共事務提出一些他們的觀察、分析與建議。沒想到這一個舉動引發校內行政同仁譁然,很多被同學言論海報提到的行政同仁感到冤枉、挫折、憤怒….,甚至可能會覺得奇怪,為什麼我自己身為校內行政主管,還任憑(任至慫恿)學生謾罵自己的同仁?
對於這件事情,我先對相關行政同仁表達關心與歉意之後,做了以下Q & A的說明,希望能讓同仁們有更多的可能角度來看待這件事情,在此也一併貼出來與大家分享我在這件事情上的成長心得。
Q1:為何會有這三張海報?
A1:三份海報是我通識課程學生上課的作業,主題是學生對校內公共事務的「現象描述」、「問題分析」與「改善建議」,出這個作業的目的是希望鼓勵同學對校內公共事務進行觀察、分析與建議。當天同學小組討論後,所提出來的問題幾乎都是集中在住宿生活,或許同學們的視野有限,能想到的東西也不多,僅能針對與自己日常生活有關的部分提出想法。
Q2:為何海報中會有非理性或非真實的言論?
A2:三份海報中的文字使用,基本上都經過小組同學討論,下課前還拿到大班級前面給大家看。當時我也有努力看海報上的文字,確實較是現象描述、分析與建議。至於這些事情是否屬實?我當然無法確定,因為不要讓同學覺得學校有「言論審查機制」,也就是要「校方調查後屬實才准予刊登」,所以我並沒有做查證的動作。事實上,所有全國各大學內張貼的抗議或另類言論海報內容是否屬實,也只有當事人(兩造或多方)比較清楚,主要是訴諸於「公評」。如果大家看到海報上有情緒性謾罵,或人身攻擊,不曉得是不是人來人往的讀者所添加進去的?這部分因為是公開海報,所以不可能給予管理或限制。
Q3:為何xx長(就是我)要縱容(甚至慫恿)學生謾罵處內同仁?
A3:正如我前面提到的,三份海報是我通識課程學生的課堂作業,之所以會有這些觀察、分析與建議,純粹是學生本來就有的一些想法或感受。或許這些想法與感受可能是學生的偏見,或對學校行政體系不瞭解所產生的誤解,但卻都是「既有真實存在的」,並非是課程引發的。換言之,即使沒有這堂課,同學們這些想法與感受依然真實存在,只是沒以透過海報表達讓同仁們知道而已。
Q4:xx長如果不讓學生寫海報不就沒事了嗎?為何自找麻煩?
A4:正如我前面提到的,同學對住宿生活的意見既已存在,不會因為我這門課的有無而有所改變。事實上,學校一直宣示要引導同學們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的目的,正是希望學生能對自己生活中的事情有更多的觀察、分析與建議嗎?甚至我覺得,如果同學願意讓行政同仁知道他們對住宿生活最真實的感受與想法,我們的同仁不是才能「更接近真實狀況」,更可以針對允許的範圍改善服務品質嗎?
Q5:xx長不知道我們被謾罵後的情緒很難受!
A5:這點我前面已經表達我的關切與歉意了!事實上,我在學校通識課上也經常會有學生上課睡覺、蹺課、聊天……,面對這些難堪的現象,我選擇不用憤怒的心情去責罵或扣他們分數,反倒是鼓勵他們用「匿名紙」或「向助教匿名投訴」等方式,讓他們寫下不想來上課的原因,以及對我課程的建議。收到這些血淋淋的回饋意見,與各位一樣,當下都會很難受的。但是我心裡想:罵他們、扣他們分數又如何呢?我還是不瞭解同學不來上課的原因;與其讓問題繼續下去,不如我開闊心胸,聽聽他們怎樣講,並且在我能力範圍內,調整自己的課程與教學方法,這才老師該做的事情。
Q6:針對同學不實的指控我們可以回覆嗎?
A6:當然可以!正如我前面提到的,學校不僅希望學生們多參與公共事務,相信更期待行政單位能與學生之間有更多溝通的平台(包括FB、BBS或公共言論版)。所以針對同學的誤解甚至不實的言論,我們的同仁當然很可以根據自己理解的適時予以回應,但希望一切的回應都盡可能是「事實說明」,降低不必要的情緒謾罵。因為情緒性的字眼對溝通不但沒幫助,還會造成彼此的不信任與敵對。
Q7:引發學生公共參與難道一定要對別人造成傷害嗎?
A7:所謂的「公共事務」,多半是涉及大眾的事,而管理的人通常容易成為箭靶!這也就是為什麼每次政府官員或公務員,經常得接受民意代表和非營利組織挑戰的原因了。所以,我們很難一方面期望「引發」學生積極參與公共事務,但另一方面又「禁止」他們表達意見。正如我作為xx長,如果一方面跟大家說「歡迎大家有意見可以表達」,另一方面對大家所說的真心話又予以情緒化的否定,相信各位同仁也一定會質疑我的誠意。我們能夠作的,或許是針對學生意見表達過程中的情緒性字眼或人身攻擊予以輔導,但我自己覺得並不宜進行言論審查。
Q8:我真的還是很生氣、很不爽怎麼辦!!
A8:我在學校各類的會議中,也經常被其他老師或同仁責罵!所以我可以瞭解被罵的感覺很不舒服,甚至會很想回罵(打)回去。但後來想想,很多時候對方的情緒性責罵不是針對我,而是學校制度性問題(如經費或人員編制不足),我幹嘛這麼生氣!即使是針對我的責罵,如果內容屬實,而且我也有能力改善,我還應該感謝對方的提醒讓我有機會成長。若是對方無理謾罵,我會盡可能提醒自己「聽聽算了」,因為民主社會裡就是要「與不同意見共存」,即便這些意見我聽了真的很不爽!真的還是很生氣的話,歡迎來找我宣洩一下(如果有效的話)。
最近念了一本社會學的書,書中也提到如何看待人際間差異與情緒的問題,我覺得很棒,在此一並送給大家參考:
如果我們預設人與人之間是不同的,多元差異是普遍存在的,當我們遇到意見衝突時就會覺得是「常態」;反之,如果我們一相情願覺得人與人之間應該是和諧單一的,當他人不如我意時,自然容易覺得對方是「搗亂」而感到憤怒。
◎ about 徐敏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