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差異的勇氣才是最迷人的

【作者:徐敏雄自我與社會的對話 2017.06.25



圖片提供/123RF

以往我覺得在第一堂課把課程要求說清楚,讓每個學生自己選擇是否來選修,是理所當然的事。但在我離開暨大的前一個學期,有個熱心的學生跟我說:「老師,你每次第一堂課就跟同學說這門課閱讀的份量很多,或是批評某些學習態度不佳的學生,這樣不是很容易讓還搞不清楚狀況的同學失去學習這些知識的機會嗎?原本我對理論也沒興趣,是上了老師的課之後才發現社會理論很有趣的!」

聽完這位同學的提醒,我反省自己一下:是的!我心中確實不希望打混摸魚的學生來,因為他們會讓我上課很吃力、催繳作業很疲憊,甚至還要處理同學做團體報告的衝突!但還有一點我始終不願意承認:就是當我看到他們在課堂上滑手機、睡覺或聊天時,會有如芒刺在背!

號稱「關懷倫理迷」的我,十多年來沒能調整自己這一點,讓我有些遺憾;所以來到師大後我提醒自己,可不可以還是表達課程要求,但不要「放狠話」勸退學生?當然這樣並不會降低我面對「差異學生」時的不適;只是生悶氣一小段時間後,我又會問自己:「如果是我,為何會想在課堂中做這些事?是找不到學習動機?不知道怎樣參與討論?還是遇到感情或人際等複雜的困擾讓自己產生退縮了?」

於是,我開始透過實際的詢問嘗試了解「學生的理由」,即便這些理由我不見得瞭解或贊同。現在當我看到「差異學生」心中雖然還是會不舒服,但我開始提醒自己「給他一點空間」,並傳達有想聊聊很歡迎的善意,即使最終依然必須給他不及格。另外,也希望自己可以努力不因這些學生出現,過度影響其他同學的學習權益(雖然還是會有些影響)。

一年半下來,雖然面對「差異學生」還是會煩躁,但可以感受到殺傷力已降低許多,自己對學生需求的敏感度和瞭解也提升許多。也因為這樣,在一些學生營隊籌備會或小家聚會中,我開始邀請大家透過自由分享的方式,將自己「最希望別人知道」的想法、感受或形象說出來,無論對方是否贊同;在此同時,也希望大家願意靜下心來彼此聆聽。

我發現無論是對說話的人還是聽眾來說,「真心聆聽」都好重要!因為它可以讓彼此產生一種奇妙的信任感,大幅降低自己「過往」失敗所產生的傷痛、自卑與人際猜忌,更有勇氣中肯地解讀「當下」自己與旁人的關係,而不致做出過度負面的詮釋。也因為這樣,我喜歡聆聽同學們在聚會或私訊傳遞的各種感受,這可以讓我更真地認識每一個人;缺乏這些訊息,我就很容易把他們「硬塞」到我過去的記憶框架,特別是那些因失敗造成的恐懼。

寫到這兒我突然想開一門課:如何與價值觀差異甚大,甚至積怨已深的同學完成一項團隊任務,能透過溝通化解的衝突、串連的連結越多,分數越高!或許分數在這門課也不重要了,「願意放下恐懼、聆聽差異」的那份勇氣和問題解決能力,相信才是最迷人的吧!

◎ about 徐敏雄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