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的洗礼》 一切都是指着耶稣说的

【作者:怀朱网路作家Ⅰ 2024.09.15



《太监的洗礼》(De doop van de kamerling ),林布兰(Rembrandt van Rijn),1626年。(图片来源/WIKIPEDIA


虽然在今日欧美,人们对基督信仰重视不若从前,若要研究西方美术史,仍不能忽略宗教对艺术发展的影响。昔时不少作品以圣经作为主题创作,动机不尽相同,有的源于赞助者的指示,有的是画家作为信仰告白的方式,有的则是艺术家取材创作的依据,无论如何,这些作品都成为今日的我们认识当时宗教、赏析艺术的线索。

荷兰巴洛克艺术代表画家林布兰(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1669年)于1626年所画的《太监的洗礼》(De doop van de kamerling)即是一例。现收藏于荷兰乌特勒支的加大肋纳会院博物馆(Museum Catharijneconvent),即反映17世纪人们对圣经记载的想法。

以使徒行传八章26-40节腓利对太监传讲耶稣为主题的作品虽非绝无仅有,但在艺术史并不多见。在林布兰之前,被认为影响他甚深的前辈彼得.拉斯曼(Pieter Lastman,1583-1633年)也曾以此主题创作,林布兰的作品则可观察到参考拉斯曼作品的痕迹。只是林布兰的画作直指腓利替埃提奥伯太监施洗,舍弃拉斯曼作品中诸多与主题关联性不高的细节如岩层和伞,且在构图上提高主要人物的比例,并配置整体色彩突显主角,主题更加一目了然。林布兰虽是后起之秀,这幅作品也非他已臻成熟的代表作,但较之拉斯曼的作品却更为醒目。在艺术史中,林布兰这位处于荷兰黄金时代(Gouden Eeuw)的画家以圣经主题、自画像闻名,这幅作品的戏剧性显出他作品带有浓厚舞台形式的特性。

对世界更宽广的认识

在林布兰这幅作品中,首先攫取观赏者目光的,无疑是埃提奥伯(环球圣经译本,其他译本译为埃提阿伯、埃塞俄比亚或衣索匹亚)太监和随从的肤色五官,显见随着15世纪开始的地理大发现(Age of Discovery),居住欧洲的人们对于世界有更宽广、具体的认识,画家创作时也有更多的考据,作品不至于出现金发碧眼的埃提奥伯太监。从这幅作品,可推论林布兰当时虽年仅二十岁,但也与来自非洲的人们有所接触。

林布兰巧妙地运用色彩区别出主从,作为主角的腓利与埃提奥伯太监所穿着的衣服都较为明亮,随行的人若不是穿着冷色系的服饰,便是因距离而显得模糊许多。随从所行的注目礼,也令整幅作品的焦点凝聚在两位主角身上,腓利专注的神情以及埃提奥伯太监坚定庄重的态度,让整幅以洗礼为主题的作品显得宁静而肃穆。

林布兰这幅油画表现出相当的艺术性,不过仍存在知识方面的落差,即其中一个侍从所捧的书籍,我们从使徒行传记载晓得那是以赛亚书,只是这种书籍装帧的方式在腓利那个时代尚未存在,当时仍以卷轴为主流。考虑到当时知识不若现代容易获取,也不如我们可以从更辽阔的历史纵深探究,故较之此作的艺术价值,我想这点是瑕不掩瑜。

对圣经更多的明白

这幅画作的主题是太监受洗事件,在圣经记载中是一件颇值得讨论的福音事工。根据使徒行传八章26-40节的记载,被选为执事的腓利被差遣南行,邂逅了埃提奥伯太监,而这个甫离开耶路撒冷的权臣正读着先知以赛亚的书。从这些记载,我们可以认识到埃提奥伯太监对知识的渴求。

腓利与埃提奥伯太监的相会诚然是圣灵的带领,腓利受到差遣而启程时,尚不知道会遭遇什么事,而返国途中的埃提奥伯太监也没有预期会在旷野路上得到疑惑的解答。他们的相会提醒我们,生活与服事上,我们可能经常不知道主要带领我们去哪里,现在所做的事、所处的情境对未来会产生何种影响,往往也是未知数。但腓利的顺服和太监对圣经的认真,谱成一则可贵的见证,腓利没有因为对旷野的未知而停下脚步,太监也没有因为对圣经的不明白而停止寻求。

圣经没有对这位埃提奥伯重臣的背景细节多加着墨,因为相对于他对圣经的穷究,他是什么人反倒不是那么重要了,就算他是随处可见的寻常百姓,他的追求仍有属灵价值。

有时会听闻有些人读不懂圣经而感到挫折,我想这不是特殊的个案,也不难理解为何发生,因为圣经虽然以人可以阅读的文字记载,却仍是全智全能至高上帝的话语,若不是在基督里,若不是有圣灵的指教,我们这些本属血气、应当死在罪中的人不明白圣经并不是奇怪的事。正如经上所说:「然而属自然性命的人不接受神的灵的事,因为在他看来是愚蠢的;而且他也不能够明白,因为这些事要靠圣灵才能审断。」(哥林多前书二章14节)「但保惠师,就是父因我的名要差遣来的圣灵,他要把一切事教导你们,也要让你们想起我对你们说过的一切。」(约翰福音十四章26节)

太监的见证,指出了即使现时仍有疑惑,我们仍需要竭力寻求认识,赐给我们属灵的智慧和启示,使我们认识神(以弗所书一章17节)。

救恩更清晰地显明

另一方面,太监也犀利地提出这段圣经所指是谁的疑问,是先知以赛亚自己,还是另有其人?这位外邦的重臣如此提问实非寻常,显示他意识到先知的话语不仅是表面意涵,而且另有所指。而腓利根据以赛亚书记载对他传讲耶稣后,太监旋即便要求受洗,这中间发生的转折也值得我们探究。

基督耶稣是圣经的焦点,是开启新旧两约的关键枢纽。旧约中的律法和先知,虽然是上帝口里所说的话、是永远不废的真理,由于基督还没有显明,救恩因此显得晦暗不明,因为人无法藉着行为满足律法的要求。如果没有新约,我们便不能明白旧约里影子的本体为何,难免产生埃提奥伯太监的疑难。反之,如果没有旧约,我们对基督的认识便大受局限,因为关于太初便与上帝同在的道,早已见诸古时藉着先知所说的话,「神既在古时藉着众先知多次多方地晓谕列祖。」(希伯来书一章1节,和合本)直到日期满足,始向这个本属于他的世界显明,且如同以赛亚的记载,他如羊被牵到宰杀之地——上帝的羔羊成就了更美之约的祭,成为一切相信者的赎价。

这样看来,埃提奥伯太监的疑惑反而较之后来的受洗更值得深思,因为艺术家描绘的那个洗礼不过是蒙恩的结果。可是在这之前,腓利顺服带领、两人相会、埃提奥伯太监查考圣经乃至心生疑惑,都是圣灵的带领。我们因此可以确信,独独藉着新旧两约的见证可认识主耶稣基督,诚如同耶稣所表明:「给我作见证的就是这经。」(约翰福音五章39节)圣经是我们认识基督的根基,愿我们都能如腓利回答太监那般,看明这一切都是指着耶稣基督说的。


上一则下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