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兒童繪畫與心智發展》,趙雲著,藝術家出版社。
有機會去博物館或美術館參觀一些畫展。成人的作品,通常有一些簡介說明,幫助我們賞析。但每每遇到兒童畫展,就覺得不知道要看什麼。兒童的畫作可以說是自然天成的,評語不外乎「用色大膽,天真活潑」。
一幅幅色彩鮮豔的畫作,表面上看起來都差不多。有時我會刻意靠近旁邊的參觀者,進入得以聆聽範圍想要知道他們用什麼角度來賞析兒童畫作。聽到的通常都是「你看這裡畫得好誇張,頭髮還藍色地咧!」「唉呀!反正兒童畫就是像畢卡索一樣啦!畫越奇怪,越讚。」有時我會仔細觀察一下評審如何給分。基本上畫作筆觸的技巧越成熟、越像大人,分數越高。如果技巧層度一樣,才是比較內容豐富、如何用色、空間排列擺設等其他項目。可是我在想評審以筆觸的技巧面來分高低,這樣子兒童的繪畫不就越來越刻板化、越受制於成人的觀點?就像書中提及在兒童發展過程中,「如果媽媽以成人的觀點去指出畫中的「錯誤」,替他修改或是乾脆畫給他看,將變成不敢輕易嘗試,懶於觀察,而且習慣了依賴成人幫他解決問題的小孩。」(p53)這句話一語道出我長久的恐懼,擔心扼殺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但是若完全沒有引導孩子,又怕孩子錯失該階段該具備的技巧 能力。
特別是我從事的工作,常接觸許多孩子的畫作,究竟要怎樣引導孩子畫畫是我心中的疑問。很怕萬一孩子中本來有個畢卡索,因為我不懂兒童繪畫,引導使其創作失去原本天才該有的獨特風格。
趙雲著的《兒童繪畫與心智發展》一書解決了我不少的困擾。趙雲她是台南師院的副教授,亦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她讓兩個孩子自然地成長,她用做學問的心態,一旁觀察紀錄他們的繪畫與心智發展歷程,共約14-15年。就觀察所得,再對照古今中外專家們的論著,或同意、或反駁。對照比較,從中找出兒童繪畫與心智發展的軌跡。並且本書不像一般藝術專業的書籍,用字艱澀、理論雜陳,讀起來不易閱讀。它是介於母親與學者之間的心情所寫,有母親陪伴孩子成長的經驗、又有學者專業理論為立論根據,因此閱讀起來自然順暢,腦中不時也想到自己所教的那些寶貝學生的成長軌跡。
這裡我特別欣賞作者的學者研究精神。她不輕易人云亦云,對其他學者所提的理論完全照單全收。好比P67-77講到「太陽」。有理論提及孩子畫母親不用象徵手法,畫父親則多用太陽來象徵表示。紅色太陽代表健康的父親,藍灰黑紫代表父親離家、生病或死亡。但是作者仔細去觀察自己的孩子,以及其他所接觸的孩子,只有一例是跟這個理論有關,其他根本跟這個理論無關。就好像孤兒院的院童畫展,孤兒們畫的太陽,無論色彩形狀都和正常兒童無異,不會特意畫殘破、 異色的太陽。
這點對於我是很大的啟發。對於幼兒的教育理論非常多,書看得越多時,發現其中有不少理論彼此之間,根本就是互斥,使我產生不少困擾。但作者能夠將實際經驗去一一對照驗證理論的正確與否,重新整理出他自己獨到的心得。我想這是非常值得我學習的地方,當理論來,我也應該有空時靜下心來,好好與工作中的經驗應證對照一番。對我的專業領域,才會在這當中有更進一步的成長。